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于我国目前违宪审查、宪法诉讼机制还不完善,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宪法私法化”现象。考察了国外有关国家的相关制度,以期对我国建立科学、完善的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2.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刑诉制度是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关键保证。我国修订后的刑诉法没有确立真正意义上的证据展示制度 ,导致在审判中出现诸多问题。论述了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概念、来源以及建立该制度的重要意义 ,并且结合我国的审判实践 ,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郑重地写入了党的文件中,在随后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叉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社会主义中国走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4.
我国法律对军人婚姻的特殊保护,主要体现在《婚姻法》修正案第33条中。本文在回顾该条款产生、发展和存在缘由的基础上,努力从现实境遇上分析了该保护条款的困境及遇到的新挑战,探讨如何运用非法律手段来保护军人的婚姻,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以利于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5.
新惠  习梅 《兵团建设》2009,(24):38-38
【案例】2008年6月,农二师某团职工尹某向周某借用木夹板打土围墙。周某说:“我是从连队拉来的.要给10元油钱才借:”尹某说:“这是公家的东西.凭什么给你油钱?”两人遂抓住夹板互不相让。争执过程中。双方均受伤。尹某后因伤住院治疗。事后,尹某以周某侵害其身体向法院诉讼,要求周桌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经济损失10846元。  相似文献   
66.
当前我国环境公私益诉讼采用的是并行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不仅存在裁判责任认定重合、裁判结果冲突、诉的请求得不到全面支持等风险,而且在同一事实基础上产生的多个公私益诉讼案件,增加了诉累的同时,法院在重复调查取证等过程中也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因此环境公私益诉讼须采用融合审理模式,以实现相关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在当前法律适用的互动性、事实认定的一致性、利益诉求的同一性、证据与证明的互通性以及裁判责任认定的重合性等方面都使融合审理模式的适用有了理论与现实的基础。基于此,建议设置专门的环境法庭与审前程序,以及平衡诉讼损害赔偿,以期建立适应于当下的环境公私益诉讼融合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7.
丛文胜 《国防》2003,(4):7-8
国防和军事制度是国家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由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国防和军事制度,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显著特色。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年来,国防和军事制度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开创了国防和军事制度建设的新局面。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邓小平多次提到要进行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  相似文献   
68.
对新时期地方政府在国防动员建设中主体作用发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永安 《国防》2007,(6):25-27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宪法>、<国防法>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的主体性职能,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而光荣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69.
初中思想品德课宪法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未来的中国是一个走向法治的中国.实现依法治国应该首先遵循依宪治国,宪法是法治国家的根本,也是一切法律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载体,向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初中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并把宪法教育的精神和内容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培养初中生成为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法律至上论     
法律至上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法律能得到普遍的支持与服从。法律至上是由我国的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法律至上的核心是宪法至上,其实质是人民意志至上。当前实现法律至上的根本途径包括: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监督、坚持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