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01.
雾霾等粒子的大气散射作用会使得图像采集设备所获取的图像质量下降,影响后续工作。基于暗原色先验理论提出一种单幅图像的去雾优化技术。针对景深突变处出现的"白边"与"黑化"现象,提出结合最小值滤波与中值滤波的粗估计透射率优化方法。并提出自适应限定透射率下限值的方法改善天空区域的颜色失真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去雾效果及自适应性方面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202.
提出一种基于无样本的SAR图像目标检测分类方法。针对空战过程中难以获得大量SAR图像目标样本问题,采用基于全局CFAR的多尺度SIFT特征进行目标纹理描述,并针对特征维度较高及特征描述之间存在的冗余问题,通过PCA算法对其进行降维处理后,采用DBSCAN算法对潜在目标区域的多尺度SIFT特征进行分类实现目标检测。通过单一目标和多类目标图像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3.
204.
205.
206.
207.
目前对机械零件的尺寸、口径等参数的测量大多采用接触测量,而利用零件图像的边缘信息进行非接触测量,则是一种新的更好的检测方式。用此方法可以对机械零件图像的边缘进行精确的检测,再根据相应的数学关系得到相关参数的值,不但可以提高零件检测的精度,还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模拟边缘检测技术的具体过程,依次采用最佳阈值迭代算法、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边缘连接局部处理法对零件图像边缘信息进行边缘检测和提取,并对检测过程进行了重点分述。最后,通过一个具体实验,验证了小波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所获得的良好效果,从而进一步显示了小波变换在边缘检测技术中应用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8.
对灭雷具系统中显控台对高分辨率图像声纳信号进行转换的计算机辅助探测算法进行了探索,重点介绍了一种能够增强声纳图像中目标信号显示效果的先进算法.从而可以使声纳对目标扫描后的图像更加清晰,与背景对比效果更加明显.为便于理解和比较,同时还引用了已经被国外普遍应用的三种其它算法.  相似文献   
209.
遥感影像中的目标检测是图像分析领域的一个基本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任意对象的海上目标检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任意对象的图像目标尺度和形状不规则导致的目标检测参数敏感以及复杂背景和密集排列在非极大值抑制过程中出现假阴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尺度基于尺度无关损失优化的无锚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将旋转边界框回归引入到典型的无锚网络全卷积单级目标检测器中,提出了与尺度无关的GIoU (SGIoU)损失用于图像目标检测的边界框回归,可以快速将预测框的形状调整为开始时与真实相似的形状,解决回归损失函数与检测器最终最优目标之间的不相容性的问题,并在回归过程中加快收敛速度。数据集实验表明:本方法在各类别P-R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mAP),优于现有的广义交并比(GIoU)损失函数和完全交并比(CIoU)损失函数函数。  相似文献   
210.
云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航拍图像的后期解译工作,如何高质量地去除云区干扰是当前航拍图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成熟和专用数据集的出现,航拍图像去云任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数据集,结合数量、分辨率大小、获取媒介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了下载链接;然后,依据去云模型是否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将去云方法分为基于经典理论的去云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去云方法,突出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并按照互补数据来源、应用场景、使用数据集、自身特点对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相关模型进行了说明,之后,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评价指标。最后,对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