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李全秀 《兵团建设》2012,(21):40-41
在兵团,凡是参加了"少生快富"工程的家庭,98%以上的家庭人均纯收入都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的15%至20%"少生快富"工程是国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项专项政策,对按政策规定可生育3个孩子而自愿少生1个或2个孩子、且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夫妇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引导和扶持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2.
那是一个假日的清晨,发生在我这个普通的军人家庭,是一个儿子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每当我想起,身体里便涌动着一种感动,就像清晨的太阳,暖暖地弥漫着全身……周末,天已经大亮,我醒来却依然不肯起床,我要享受假日带来的惬意。美美地睡一个懒觉,对于习惯了"开夜车"的我是一种奢侈,我喜欢用这种方式缓解工作带来的疲惫。虽然睡懒觉是全家一致反对的陋习,但我还是  相似文献   
133.
在深圳,择偶难是不争的事实。曾有一句形象的、流传很广的话:“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深圳就有多少颗恨嫁的心。”可是,问问那些恨嫁的女士,要嫁什么样的人?80%的女士声称要嫁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134.
常梅 《华北民兵》2005,(5):60-60
走进个人家庭的围城,夫妻生活就像一首旋律单一的咏叹调,磕磕绊绊的日子自然免不了赌气和吵架……那天,丈夫告诉我他要出差半个月,我们平静地打点行装,平静地相伴到了车站,平静地挥手告别。  相似文献   
135.
姚旺 《政工学刊》2005,(1):25-25
“知兵”,即掌握战士本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知道战士在哪里,知道战士在干什么,知道战士在想什么,知道战士需要什么,思想工作要跟上)。这是做好两个经常性工作、带好兵的前提。当前,经常有基层干部抱怨:现在的兵越来越难带了,天天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却搞不清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部分基层干部身入心不入,身在兵中不知兵?1.所有的“痛”都自己扛———打不开战士的“话匣子”,掏不出战士的“心里话”。战士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部队这个大家庭,有了问题找组织,这是常理。可现在的战士经历丰富,性格各异,思想比较隐…  相似文献   
136.
特为单身军人代办地方杂志个人征婚,以扩大您的择偶选择面详询:15928938311杨姐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618号文豪世苑小区3-1-204邮编:610100个人征婚请相互尊重,切勿发生经济往来,否则后果自负!某女,46岁,本科,高工,土木建,四川成都,事业小有成就,小康家庭,多处房产,且正直显年轻气质好,开朗豁达,属典型的贤妻良母。已领社匿保,无任何负担。寻45岁上优秀军官为伴1589231 8060某女,31岁,川籍,未婚,大专,现成都温江某公司高层职  相似文献   
137.
    
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白色的底,淡蓝色的碎花,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粘子,盛过滋味百转千回的海鲜汤,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衣服越穿越旧,车子越开问题越  相似文献   
138.
姚俊杰 《兵团建设》2011,(24):19-20
孙翠华,农五师81团5连一名普通女职工。十几年来,她经历了别的女人没有经历的磨难,但她始终选择坚强,自信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孙翠华是1993年到81团5连落户的职工。1997年到2000年,孙翠华的两个孩子先后患肾小球肾炎和  相似文献   
139.
“八一”前夕,笔者到黑龙江省宝山农场了解农场武装部长吴景昌帮扶残疾人陈秀兰一家的事迹。采访中,笔者被吴景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博大爱心深深地感染着,不禁沉思,吴景昌这样一个年近五十、快要退休的武装部长,是什么精神支撑,十年如一日为一个残疾家庭倾心尽力,他又以怎样的博大情怀,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随着采访的深入,笔者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40.
1934年6月,我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壬田乡圳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老实巴交,母亲体弱多病,兄弟姐妹六、七个,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小学刚毕业就被迫回乡做了一名挑夫,跟着父亲往返于闽赣两省边界之间,为雇主挑运农副产品和盐巴,赚取微薄的苦力钱。解放前夕的一天,我们父子俩挑着重担在翻越武夷山脉黄竹岭时,突然遭到一伙国民党残匪余寇的袭击,所挑货物被洗劫一空,还被毒打了一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