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外分布交互仿真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国外分布交互式仿真的应用作了简单介绍。最后,针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22.
923.
本文首先阐述了短波通信在军队C~(3I)建设中的作用;接着从我军装备和C~(3I)建设的现状出发,讨论了研制军队C~(3I)系统中的计算机短波文电网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然后简要介绍了我院正在研制的“野战计算机无线网络信息传递系统”的方案及阶段性成果;最后讨论了短波通信应用于自动化指挥网必须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24.
本文以兵种部下达的“网络计划支持系统及其军事应用研究”这一课题为背景,在研制军事网络计划支持系统(以下简记SSOMNP)中,提出了适应军事应用特殊要求的支持任务分解的原则以及对任务分解以便形成正常工作关系清单的微机辅助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25.
2006年10月下旬,北京军区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参观该市开平区越河乡武装部利用网络开展民兵政治教育的现场演示后,啧啧称赞声不绝于耳。一个在人武系统处于末端位置的乡武装部,能够主动有作为,充分发挥开掘拓展网络作用,激活了原本波澜不惊的民兵政治教育,使广大民兵乐于在电脑荧屏前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让网络之花常开不败”已成为上级机关和基层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26.
《政工学刊》2007,(4):22-23
必须紧贴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开展网络政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全军政工网开通,标志着网络政工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三个认清”:  相似文献   
927.
"武警部队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答辩评审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07年9月17至21日,武警部队在沈阳举行的教育系列高职答辩会,首次运用了我院和总部干部部联合开发的"武警部队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答辩评审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了答辩效率和评审的科学性,标志着"武警部队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答辩评审系统"研制成功,也标志着武警部队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标准、评价、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完善,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今年年初,总部干部部给学院干部处和电子技术系下达了开发"武警部队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答辩评审系统"的任务。课题组成员受领任务后,认真研究拟制方案,加班加点,5月底初步完成了系统,并下发全部队征求意见和采集数据。根据总部政治部要求,我院作为"武警部  相似文献   
928.
929.
930.
为了更科学地预测装备寿命,提升装备的作战效益,从装备对体系的“综合贡献率”视角出发,探究了舰船装备“体系寿命”的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作战环理论和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二次交互项,构建舰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体系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然后,运用阈值法建立了舰船装备体系的复杂网络模型,基于拓扑特征统计值,构建了舰船装备体系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来计算指标权重;最后,提出了舰船装备体系综合贡献率、体系寿命的定义和数学模型,并以航母编队体系对抗为算例,通过实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