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利用热分析手段和卤酸气体选出装置对含卤电线电缆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卤电缆在热解过程中卤酸气体的选出量受温度的影响显著。铜芯、铝芯对电线绝缘层热解有影响。含铜芯或铝芯线料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量比电线净绝缘层的少。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卤酸气体逸出量几乎成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222.
富氧区域具有极大的火灾危险性,在富氧状态下不仅能使通常不燃或难燃的物品变得易燃,而且还会扩大可燃物的燃烧范围,加快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富氧区域的火灾危险性,严格富氧区域操作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富氧区域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223.
防空导弹防热综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防空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热防护与热设计问题,主要包括气动热环境预测、壁面温度分布计算、舱内仪器设备热分析等,并提出了热环境-热防护-舱内环境耦合设计理念、工程实现方法和途径,给出了一些典型算例的研究对比结果,阐述了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的进展和取向,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4.
《现代军事》2008,(10):15-15
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国际武器展上,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与法国泰利斯公司签署了此次展会期间的首份合同——俄方将购买价值数百万欧元的法制“凯瑟琳”热成像仪装备俄军的坦克装甲车辆。而泰利斯公司早些时候曾宣布,  相似文献   
225.
提出了集成热电发电装置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将热电发电器与发动机壁面结构相结合。集成的热电发电热管理系统可以将传入发动机壁面的热量部分转换为电能,同时减少了冷却用燃料流量,"间接"提高了燃料的吸热能力。燃料在冷却过程中提高了自身温度和焓值,具有一定的做功能力。高温高压的燃料经过涡轮机膨胀做功,输出可以被高超声速飞行器利用的能量。采用热力学的分析方法对集成热电发电热管理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比传统的再生冷却防热具有极好的潜在优势,提升了燃料的吸热能力,同时对外输出了可用功。  相似文献   
226.
稀薄流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耦合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问题,开展耦合数值计算研究。通过引入牛顿冷却定律,将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与结构传热计算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可对全机外形进行气动热和结构传热计算的高效松耦合方法,实现飞行器防热层结构材料温度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在以钝锥外形为例对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程序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对X37B轨道飞行器外形长时加热与结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结构温度及热流密度随飞行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耦合计算方法能够模拟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及结构传热耦合过程,可为该类飞行器的气动热分析及热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7.
针对高超声速流动气动加热与结构传热的复杂耦合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有限体积法的高超声速流-热-固一体化求解方法,将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进行统一建模与数值模拟。该方法避开了传统气动加热和结构传热耦合求解方法在时间域内进行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耦合交替迭代计算所带来的大量数据交换与计算,将流场与结构温度场作为一个物理场,采用统一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典型高超声速绕流二维圆管稳态或非稳态流-热-固耦合算例对该一体化方法进行验证,稳态时圆管驻点温度最高达到648 K,非稳态时的热流密度和结构温度与参考文献和实验值吻合较好,由此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与耦合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一体化求解方法所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并且计算量和网格依赖性都相对较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能为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热防护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28.
针对低散热发动机存在的热负荷状况,分析了非稳态导热有限元计算的特点:运用经验公式求出了发动机燃烧室部件燃气侧的传热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法对隔热部件进行了热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热负荷和热应力增大是造成隔热件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9.
材料力学性能纳米压入测试仪器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材料力学性能纳米压入测试仪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纳米压入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驱动、载荷测量和位移测量3方面对目前材料力学性能纳米压入测试仪器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能纳米压入测试仪器集成技术,包括影响压入深度测量精度的集成技术、观测技术、大载荷模块和高温试验模块等;最后,对未来材料力学性能纳米压力测试仪器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0.
金属热防护系统瞬态热分析的并联一维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金属热防护系统瞬态热分析的并联一维模型.根据热防护系统的结构特点划分了多条热流通路,将各热流通路离散化后给出了单条通路瞬态传热的隐式差分格式,采用热平衡法推导了串、并联两种类型公共节点的局部控制方程,并给出了传热问题中常见边界条件的统一表达式,最终形成了总体控制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热防护系统瞬态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并联一维模型可以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热防护系统的传热过程,对于热防护系统结构优化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