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根据多目标决策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防御权系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对空攻击任务的分配策略,给出了效度最大攻击任务分配策略和重点防护目标优先攻击任务分配策略,并引入攻击强度阀值概念,对这两种分配策略进行了改进,最后给出了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92.
93.
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以亚波长周期排列的金属割线对(cut-wire pair)结构在太赫兹频域的透射谱.以单色平面波正入射该结构,透射谱出现很强的共振峰,其线宽随着金属几何线宽增加而增加,且在频域上出现红移.通过理论建模和数值仿真相结合分析,证明了这种随金属线宽增加而增强变宽的共振峰是法布里-珀罗(Fabry-Péro...  相似文献   
94.
对地观测卫星(EOS)的应用任务建模是任务规划与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组成、应用任务特点以及建模基本要素等3个方面,对应用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特点包括任务周期性、严格的时间限制性、实体属性的复杂性以及任务的突发性等,建模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约束条件和活动.在此基础上,使用规划领域定义语言(PDDL)...  相似文献   
95.
编队对地攻击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作战效能的概念,给出了编队对地攻击作战效能的定义.然后针对编队对地攻击作战的特点,指出了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当前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编队对地攻击时间效能指标的概念.最后,建立了编队对地攻击总体作战效能的层次指标体系模型并对时效性指标进行了深入分...  相似文献   
96.
航空兵对地突击作战中,某一道防线看成由多层梯次的子防线构成,作战飞机依次通过这些子防线完成对一道防线的突防.突防过程中,航空兵和地空导弹拦截区相邻两层构成不同子防线,高炮拦截区相邻两层构成同一子防线,基于此,建立了多道防线梯次防御的航空兵对地突击突防概率模型.通过案例计算分析,验证所建突防概率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针对...  相似文献   
97.
进行装备保障能力的评估研究,对于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形成和保持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动态变化的特征,提出基于集对理论和马尔科夫链的装备保障能力动态评估方法,为装备管理决策者制定装备保障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吴宏强  孙金富 《国防》2011,(2):57-58
应对边(海)防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我国主权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周边安全环境和我国国际形象地位。处置好边(海)防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全局性、政策性。本文仅就应对边(海)防突发事件国防动员的两个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9.
针对便携式地空导弹野外模拟训练器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新型便携式地空导弹野外训练。该系统充分利用对空指挥镜和精确运动定位器的测角特性,采用插值算法预测了目标航路,成功地解决了野外训练时缺少目标航路的问题,较好地纠正了野外训练时人为设定目标参数的弊病,满足了部队对野外训练系统的实际需求,对从事便携式地空导弹野外模拟训练器材的设计和论证工作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关系中国的最终统一,牵动着12亿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动摇。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是和战两种方式,和平方式较之战争方式更有利于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和亚太的和平稳定,但和平方式能否实现统一的目的,却最终取决于台湾当局有无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诚意。5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选择上,虽然经历了一个以武力为主、和战并用到和平方式为主的变化,但从未承诺过对台放弃使用武力。武力解放台湾方针作为解放战争的继续,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