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183.
基于STAMP理论,将新机试飞安全性视为系统的涌现性,将安全问题当作控制问题。根据试飞单位作业流程、涵盖要素和信息流动建立试飞系统STAMP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STPA分析方法开展组件失效、外部干扰和组件交互3个方面的事故致因因素分析,进一步转化为新型试飞安全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要素广、风险针对性强,能够更加科学反映试飞工作的安全形势,为构建试飞安全指标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4.
针对多影响因子下的前照灯系统进行研究,建立可以适应路面湿滑状态以及车辆载重变化的智能前照灯偏转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直线路段和转弯路段的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中存在的车灯偏转调节尖峰问题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模糊PID控制器后能够大大降低过度偏角,提高了前照灯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精度。  相似文献   
185.
安全性是卫星通信网络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必要保证。将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引入多波束卫星通信网络,可望有效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抗截获和抗侦测能力。分析了卫星通信的物理层安全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相结合的多波束卫星下行链路物理层安全传输策略,建立了信道模型和信号模型,构建了一套多波束卫星网络下行链路的物理层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6.
张羽  郑宁  曲豪彦 《国防》2016,(7):7-11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宪法、国防动员法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国家安全动员能力之概念、要义和构建措施,旨在满足国家战略拓展中面临的多种安全需求,为国家和平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动员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7.
邱月潮 《国防》2016,(5):8-10
要充分认清大力抓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意义,清醒认识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在安全稳定工作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紧紧扭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安全稳定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8.
赵鲁杰 《国防》2016,(10):28-31
先秦时期的国家安全理论与丰富实践,蕴藏着中华民族统一和谐、生生不息的历史大智慧和治国安邦之道,形成了传统中央王朝国之大防与治安中国国策大方向,于今仍发挥着启迪现实和决胜未来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9.
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并长期维护安全与稳定,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兵屯、民屯、回屯、旗屯、犯屯等不同类型的屯田。经过统治者大力倡导,各族广大人民辛勤努力,清代新疆屯田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劳动者直接参与作战,所生产的屯粮也保障了军需,同时还使边地得到了充实,巩固了边防。但其经营策略上的某些失误也给后世留下了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90.
<正>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秉承"科技领先、创新未来"的理念,全力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形成了以远程压制、两栖突击、精确打击、防空反导、高效毁伤、光电信息为核心的兵器高科技体系,并开始向信息化兵器转型,其中首次亮相接受检阅的装备超过半数以上,在阅兵仪式上亮点频现,引发各界关注,充分展示了兵器工业集团的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