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1058篇
  2013年   1281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1157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1202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1193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808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英国未来一体化士兵装备技术(FIST)计划目的在于给由4个陆军或海军陆战队士兵组成的火力班组(British Fire Team)提供一套完整的战斗装备。英国按照标准的北约做法,确定了基本能力要求:杀伤力、生存能力、机动力、持久作战能力和C~4ISR能力。不过通常将最后一项能力分成两项,即监视及目标捕获(STA)能力以及指挥和战斗空间管理(CBM)能力。  相似文献   
902.
项目管理能力是评价科研单位是否具有牵头组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在稳定性、科学性方面的不足,以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能力评估方法为基础,引入贝叶斯理论,建立了贝叶斯决策评估模型,并利用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在科研项目管理能力评估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和专家意见,对初步评估结果进行再度评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3.
《国防技术基础》2010,(6):38-38
按照《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试行)》的规定,标准的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修改、修订或废止。  相似文献   
904.
《国防技术基础》2010,(4):18-18
对国民经济各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工作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是管人的,与人员岗位职责、人员技能、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质量及完成期限等有关。  相似文献   
905.
在任何一个组织的基本生产条件(人、机、料、法、环、测)中人是核心,人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他的环节也必须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本文通过对新颁布的GJB 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学习和理解,解析出新标准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6.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和本质特征,讨论了军队信息化与装备信息化方面的几个最基本概念,分析了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的能力要求、电子信息装备发展特点,研究了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性特征,着重提出了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07.
908.
刘昀  郭世贞  詹纯 《国防科技》2010,31(5):21-25
文章论述了军队核心维修保障能力的理论模型是在深刻认识军队核心维修保障能力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军队核心维修保障能力的基本结构与影响因素,构造出军队核心维修保障能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09.
针对基于威胁和基于能力的作战能力需求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描述作战能力需求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效果驱动和探索性分析的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方法:通过作战目标及效果、作战行动及效果双重驱动,依次探索生成逻辑作战任务、作战能力、物理作战任务、任务条件和任务标准,将多元不确定威胁转化生成作战能力需求。此方法能有效综合作战指挥人员和军事需求人员的观点,其分析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910.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殊性,其抗震性能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考察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高烈度区的抗震性能,根据预应力筋两阶段工作原理,利用OpenSees平台完成了两榀8度区抗震等级分别为一级和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在8度区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为一级的预应力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实现"强柱弱梁",底层中柱柱脚为其薄弱部位;抗震等级二级的预应力框架对预应力梁"超强"的特点考虑不够充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偏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柱端较梁端出铰早,转动大,可能形成层侧移机制。研究结果对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优化柱弯矩增强系数取值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