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62.
针对导弹面临的严酷气动热力环境,基于传统波纹夹芯结构,为导弹设计了一种兼具承载和热防护功能的一体化结构。建立热-结构耦合计算模型,对一体化结构进行结构承载与热防护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化结构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增加一体化结构隔热层与内壁厚度有助于提高导弹的热防护效率。以一体化结构热防护效率最高和质量最小为目标,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实现了多目标优化,并认识到:一体化结构热防护效率与质量相互影响,设计时需要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3.
加强军地安全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新形势,牢固树立军地安全建设一体化思想,积极探索军地安全建设新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64.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当前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战争和我国所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决定了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建设战时应战、急时应急的人防力量体系,是人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客观需要.各级人防部门应立足实际,着眼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创建与新任务、新特点相适应的新型人防专业队伍体系,形成与之相配套的专业队伍建设与使用机制,为构建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6.
陈文君  李炜 《国防》2009,(11):I0003-I0003
前不久,陕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全省国防动员系统进行了应急应战一体化综合演练,依托省军区"三网合一"系统,采取网上动员、网上指挥、网上检查、网上观摩等方法,重点演练了紧急征召、保交护路、专家支前、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67.
石晓 《国防》2009,(11):10-11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领域面临的一项紧要课题,其主要内涵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大局出发,把军地分散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提高国防动员应战核心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平时应对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8.
党国际 《国防》2009,(11):12-14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恐怖破坏活动、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呈多发态势。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活动中,不仅要启动政府主导的危机应对机制,还要经常涉及武装力量的使用和国防潜力的动员,需要启动国防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69.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襟江带淮,既是重要的军事战略通道,也是国家重要的军事科研基地。近年来,安徽省军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平战一体化为牵引,通过科学定位、统筹需求、优化结构、推进训练转变、实施军民融合保障等举措,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的精干管用后备军。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探寻到了安徽省军区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平战一体化的许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0.
舰载导弹瞄准方法精度分析及其估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量比较瞄准方法是近期国内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瞄准方法.针对这种瞄准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该方法提出了在进行导弹方位瞄准时,需要将制导平台的框架角作为间接测量值,对间接测量值进行了精度分析;最后根据国内惯性器件测量精度、机械安装精度给出了这种瞄准方法的精度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