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教员选调与任用。选调教员,必须做到品学兼优。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修养是选调教员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以后是否能敬业爱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军人形象,与学员在校期间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教员的素质举足轻重,必须严格把关,守缺勿滥。另外,教员要避免近亲繁殖。就是指同一所学校、同等学历的毕业生过多地分不同年次的调入。要在全国范围内以至国外留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与更新。 二、教材审定。日语教学,在国内还没有统编教…  相似文献   
102.
着眼特点搞好直招士官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起,部队依托地方教育资源,首次全面开展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工作。如何针对这部分直招士官的思想特点,搞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地方学生到合格士兵”的转变,成为基层政工干部面临和解决的紧迫课题。院校直招土官与其他文化层次的士兵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当前.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斜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征兵工作带采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去年,总部明确要将征集对象主体从“农村青年、城镇待业青年”调整为“全日制高中以上层次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这一征集对象主体的调整,给征兵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征兵工作实践,应不断改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征兵工作。  相似文献   
104.
热爱军营,磨炼自己,增加阅历……,带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梦想,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追求,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穿上了军装。从此,他们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士兵。他们的履历中,除了学士、硕士,还将在两年后填上战士这个学历。他们的当兵故事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传奇和梦想正在从这里出发。  相似文献   
105.
国防生入学动机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勇 《国防》2010,(5):57-58
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同年7月,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了第一批国防生,从此,部队建设多了一条可靠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国防生入学动机的教育引导,是提高部队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6.
北京科技大学武装部有三个"唯一":它拥有北京市唯一一个全部是教师编制的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在首届全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授课竞赛中,唯一一位代表北京参赛的陈永光是该武装部的教师;在北京市第一届民兵网络分队汇报表演中,唯一一名大学毕业生民兵王小宁是该武装部下属的国防知识爱好者协会的会员。  相似文献   
107.
开明 《兵团建设》2010,(12):52-52
6月10日,兵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兵团职业技师培训学院举行。兵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向松出席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8.
读者:我是一名边境团场的大中专毕业生。听说兵团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准备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职工子女等到边境团场的农牧一线就业,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相似文献   
109.
改革开放以来,征兵工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先后推出了调整兵役制度、缩短义务兵服现役期限、改革志愿兵服现役制度、调整征集对象主体、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促进了征兵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为军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向大中专院校要兵员,已成为征兵工作的主要方向.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边疆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低.高等院校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提高民族地区征兵工作质量,必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