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当前,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我国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赢得应急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立足战略全局做好应急作战准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92.
预备役军官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是我军战时组建、扩建部队所需军官的重要来源。预备役军官登记统计工作,是《预备役军官法》赋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武装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搞好预备役军官的登记统计工作,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完善快速动员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优化一体化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要在创新一体化后勤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一体化后勤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一体化后勤人才使用机制和健全一体化后勤人才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军队资产管理改革先后在全军军以下部队全面推行,并在军以上机关进行了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新的形势和任务对资产管理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改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明确改革总体目标,设计好改革路径和方向。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与经费整体保障效益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健全“三化一统筹”管理机制,完善制度与技术支撑体系,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创资产管理改革新局面。  相似文献   
995.
武器装备定价制度改革,不是选择某一种定价方式或者仅仅只是改造现有方式,而是以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为前提来构建武器装备定价制度,以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军队效用最大化,同时便于政府实施价格管制。  相似文献   
996.
军工集团走军民融合式的发展路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军民融合进一步发展现实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当前,要深刻认识制约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的各种因素,将信息互通、技术互补、产业互融、能力互动、人才互用等五个环节作为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设的重点,取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推动实现军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在信息融合航迹起始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可执行UML的建模方法,研究类图、状态图和动作规约语言在建模中的应用。借鉴模型驱动架构的思想,研究代码的生成流程、模型信息的提取和组织方法、模型到代码的映射机制,为系统及算法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iUMLite环境下的建模实践证明,该建模方法和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一定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李建民 《国防》2010,(1):36-36
提高应战应急一体化动员能力,是国防动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首要环节和必备手段。笔者认为,加强应战应急动员一体化建设,必须形成以社会全民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军民融合为主导的互联、互通、互动、互用的国防动员综合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999.
杨静  付宏宇  张清勇 《国防》2010,(4):17-18
国防动员系统作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力量,必须着眼新的职能使命需要和建设现状,紧密结合抗震救灾、维稳反恐、防汛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吴宏强 《国防》2010,(5):7-8
做好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对提高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巩固军政军民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安定有重要意义。当前,必须充分发挥涉军维权机制功能,在拓展维护民兵预备役人员合法权益渠道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