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宋书斌 《国防》2013,(7):66-67
2008年初抗击冰雪灾害、"5·12"汶川和"4·20"雅安抗震救灾中,公路运输畅通对于夺取抗灾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交通战备部门在确保公路运输畅通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研究相应对策。一、融合国防需求,提高道路应急应战通行能力抗灾救灾实践表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应急应战  相似文献   
102.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平战结合——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释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平战结合的含义,分析了战争与公共危机的关系,论证了公共危机管理中实现平战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3.
孙汉波 《国防》2007,(3):47-49
2004年国家在修改<宪法>部分条文时,从加强国家危机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影响国家安全的非常状态确定为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从这一规定生效的那天起,国防后备力量就正式担负起应对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双重使命,同时也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要真正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使命任务,就要强化"应急"功能,打牢"应战"基础,实现"应急"与"应战"功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4.
任民 《国防》2007,(4):14-17
国防动员是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战略手段.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国防动员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保障安全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5.
2006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国防白皮书提到:“中国的安全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国内和国际因素关联性增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为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大国防  相似文献   
106.
“棱镜门”事件警示我们,加强国民经济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信息自动泄密、被动泄密、主动泄密的问题。有效防范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中的泄密风险,应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提高信息保密技术,尽量使用国产网络软、硬件,加强信息安全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107.
简明  罗胜  文斌 《国防》2014,(9):6-6
近年来,四川省营山县人武部为全面提升民兵应急连的应急应战能力,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坚持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实战化训练为核心、以一体化保障为手段,推进民兵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努力打造具有快反能力的应急力量。近日,该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连开展了以反恐防暴处突为背景的战备拉动考核暨比武活动。  相似文献   
108.
<正>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提升应急应战能力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使命任务牵引动员准备,以改革创新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在增强动员战略威慑力和动员保障力中迈出坚实步伐,为佑护国家安全提供足够强大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09.
【主题词】强化能力建设 4月1日,湖北省宜昌军分区以“三峡战略目标防卫研演”为课题,组织所属县(市、区)人武部带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实案、实兵、实装机动演练,以全新的指挥、作战和保障模式亮相演兵场。  相似文献   
110.
刘晓良 《国防》2011,(10):32
目前,民兵预备役部队职能作用从单纯应战向应急应战相统一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和战略共识,军地各级对要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能力建设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怎么建"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对此,我认为把握好两个方面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纠正本末倒置的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