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导弹引战配合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战配合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引战配合设计涉及到导弹和武器系统的多种参数 ,在导弹方面主要是引信和战斗部的总体参数 ;在系统方面主要是交会参数 ,如导弹速度、弹目交会状态 ;就目标方面主要是目标速度和目标几何尺寸等。引信和战斗部的总体指标选定以后 ,一般不再改变 ,交会参数和目标参数对引战配合设计是客观的输入参数 ,一般由理论弹道计算给出 ,在地面条件下 (靶试前 ) ,对引战配合设计的修正和验证工作主要体现在启动区的获得验证方面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拦射攻击方式的矢量图和矢量方程,解算了某型飞机采用拦射方式发射中距雷达制导导弹攻击空中目标的工作式,推导了超低空和超高空目标的拦射攻击算法,并给出了拦射攻击的操纵程序及相应的平视显示器拦射攻击画面。在推导拦射工作式时还考虑了目标角坐标和距离等参数进行了数字滤波处理以满足实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数字仿真系统,以某防空导弹攻击其典型目标为例,对引信、战斗部和目标的作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GL的引战配合数字仿真可视化实现方法,从而更直观地显示出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引战配合效果以及对目标的毁伤程度.为日后进一步提高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提供了参数依据,在提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针对未考虑导弹战斗部破片速度衰减的引信自适应模型的缺点,引入破片相对目标的飞行轨迹描述方程,建立了破片速度衰减对飞散方向影响条件下的引信自适应调整模型.通过两种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新模型在提高导弹射击高速、超低空目标时的引战配合效率方面,比原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了全息术及全息光学元件,并分析了其在军用装备方面的应用实例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讨论了电子电路进行容差分析设计的技术方案。以某炮射导弹电路为例进行容差分析,深入研究了容差分析结果对电路工程化批量生产的指导性,为提高电路可靠性、实现工程化、降低成本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针对雷灾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的现状,综述了直击雷防护的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引雷思想、消雷思想和主动防雷思想三个方面对直击雷防护的研究状况及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的建议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现代军事》2008,(4):15-15
2008年2月26日。印度进行了首次海上潜射弹道导弹试射。试射的K-15导弹可携带核弹头,将装备印度正在研制的核潜艇。印度国防部称.导弹的成功试射,使印度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不仅将推动印度“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而且为印度谋求二次核打击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2007年12月25日一天,俄罗斯接连发射两枚弹道导弹,其中包括从位于巴伦支海水域的“图拉”号核潜艇上发射一枚RSM-54(北约代号SS-N-23“轻舟”)潜射弹道导弹,以及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一枚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都取得了成功。俄罗斯最近表示,在2008年将至少试射11次洲际导弹,2009年后的试射频度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倍,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核威慑力量都不被削弱”。  相似文献   
70.
毛泽东引兵井冈是依据时势变化、不断探索演进、实施军事战略转变的历史过程。引兵井冈的直接原因是秋收起义的严重受挫。从沈家大屋会议——安源军事会议——文家市退兵——莲花决策——古城会议——大苍会见——茅坪安家——水口回师——进驻茨坪,这是一段风云激荡、充满变数、在实践中探寻而渐进的过程。但“过程论”中有突破,有质的飞跃,从引兵井冈的角度考察,“莲花决策”就是一大突破,一大飞跃。只有“莲花决策”,才能转兵上山;只有转兵上山,才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