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某小口径弹道枪的枪弹和身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枪弹-身管有限元模型,结合内弹道计算结果,仿真弹头加载膛压的方式,分析了弹头在膛内运动以及弹头以不同姿态挤进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弹头的扰动与膛线导程的倍数(身管线膛长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姿态角过大对弹头的射击精度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身管-枪弹的匹配性设计与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52.
速射转管炮作为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重要一员,射击精度影响着其最终防御效果,通过对速射转管炮特点及其射击偏差机理的分析,研究了转管炮射击过程中身管转速、弹丸初速等多种因素对射击精度的影响,并在转管炮初始设计、弹道模型和校射等方面提出了修正误差、提高射击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马庆恒 《国防科技》2005,(12):15-16
我们使用的炮弹,大多数弹丸的直径是大于武器身管直径的,有的甚至要大出好多。比如,口径为40毫米的火箭筒,它发射的弹丸直径就不是40毫米,而是85毫米。口径为60毫米的迫击炮,可以发射弹丸直径为120毫米的炮弹。因为这样,在不改变火炮身管口径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高火炮近距离内的杀伤力和破坏力。然而,有趣的是,在庞大的炮弹家族里,有一种模样出众,速度过人,以能飞善钻而著称的脱壳超速穿甲弹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不但没有加大弹丸直径,反而将弹丸的直径又缩小了许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脱壳超速穿甲弹的弹丸形状像支长箭,所以,还有人称它为…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 MIL—STD—1466《烟火药引爆火炸药装药类弹药的安全性准则和鉴定要求》进行了分析,建议组织弹药专业有关专家等效采用该美军标,制定我国国家军用标准《烟火药引爆火炸药装药类弹药的安全性准则和鉴定要求》,以推进我国小口径弹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利用前馈式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某火炮身管剩余寿命(RL)模型;并用该模型研究了各特征截面内径改变量对弹丸初速改变量的影响,以及弹丸初速改变量与总内径改变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现代高炮武器系统在对红外目标进行连续性高炮射击时,首发弹丸的尾焰会对红外观测系统造成严重干扰,会导致红外观测系统短时间内无法观测到目标位置,带来后续弹丸无法精确打击目标等问题。利用红外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对弹丸出膛时的红外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分析的弹丸出膛时刻检测算法,从而相对精确地测定出首发弹丸的出膛时刻,为更精确测定弹飞时间和提高武器系统的命中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相对精确地测定弹丸出膛时刻,算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某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为分体式结构,战斗部与发动机壳体通过螺纹联接,一次试验中弹丸在火炮约束期和半约束期内发生解体现象,弹体在与发动机壳体螺纹连接的根部发生断裂,通过对参试弹丸的相关参数和弹道跟踪雷达测得速度-时间曲线研究,以1943年空气阻力定律和炮兵用标准气象条件为研究方法,对解体前、后级弹丸的弹道参数和飞行阻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还原了解体弹丸的实际弹道参数和飞行阻力特性,通过对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试验测得结果吻合较好,文中提到的研究方法可为弹丸弹道解体或零部件脱落的故障归零提供理论依据,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舰炮使用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进行反导,是舰炮反导的一种重要方式,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弹丸威力是影响舰炮使用该弹种反导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舰炮使用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的反导过程和毁伤机理,用弹丸毁伤破片数描述弹丸威力,对弹丸威力及毁伤破片进行了定义,建立了一套计算弹丸毁伤破片数的方法,得出了反导过程中弹丸威力随拦截距离的增加而变化,是一动态威力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59.
针对一体化弹丸出炮口后弹托由与弹体接触到绕弹托质心做六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弹托分段分离运动并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仿真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弹托分离情况,并探讨弹托和弹体气动系数在分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分离马赫数越大,分离轨迹越靠近弹体且分离时间越短,但对地分离横向位移越大。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弹托分离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