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防空兵正确确定被保卫目标的重要性,是正确构建防空火力配系的基础.首先全面梳理了确定被保卫重点的六条依据,然后,在分析目标选定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的方法,同时,建立了防空兵评价被保卫重点目标重要性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一个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针对一体化弹丸出炮口后弹托由与弹体接触到绕弹托质心做六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弹托分段分离运动并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仿真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弹托分离情况,并探讨弹托和弹体气动系数在分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分离马赫数越大,分离轨迹越靠近弹体且分离时间越短,但对地分离横向位移越大。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弹托分离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3.
84.
火炮身管设计时,根据强度理论有一段圆锥段,身管圆锥段锥度的大小影响近炮口段身管刚度的大小,刚度大小对于弹丸起始扰动的影响规律值得进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某大口径火炮弹炮耦合全炮动力学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锥度为c=0°、c=0.38°、c=0.73°和c=1.17°时弹丸膛内的运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对建立的某大口径火炮而言,在保证身管质量、质心不变的前提下,身管锥度越小,即身管近炮口段越粗,身管近炮口段刚度越大,越有利于减小弹丸起始扰动。  相似文献   
85.
当前,城区作战对坦克、卡车等战术车辆的防护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被动防护系统(如装甲板)已经基本达到了它的性能极限,因此研制能主动拦截来袭弹丸的主动防护系统成为提高车辆防护力的重要措施。在近日开幕的2008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上,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和 IBD 公司联合推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主动防护系统的革命性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AMAP-ADS,它使用定向能而不是高爆弹药拦截来袭弹丸。  相似文献   
86.
87.
任爱国 《防化学报》1998,8(2):60-62
对神经性毒剂GF(甲氟膦酸环己酯)及GF与沙林混合毒剂的毒理特点及其医学防护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球形头部弹丸高速侵彻运动靶板的侵彻规律,运用LS-DYNA动力分析软件仿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球形头部弹丸对靶板的正侵彻效应,获得了运动靶板厚度、材料和弹丸着速3种参数对侵彻过程中弹丸弹道偏移、翻转角度和剩余速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着速的提高,弹丸翻转幅度和弹道偏移量逐渐减小;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加,弹丸正向翻转角度和轴向剩余速度显著减小,而弹道偏移量增大;3种材料运动靶板中,4340钢靶对弹丸弹道偏移、翻转角度和剩余速度的影响最大,Weldox460钢次之,LY12铝最小。  相似文献   
89.
"北支"(甲)1855部队,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日本华北方面军的编成而秘密编组,是日军继在东北成立731部队后,在华北所设置的第二个细菌战基地。它在华北构建了极为秘密而庞大的细菌战机构体系,其本部隐藏在北平城内天坛公园西南之神乐署,而不是在先农坛之庆成宫。此基地,与在东北及南方地区的日本细菌战部队有所不同,其人体实验与解剖观察犯罪更随意、更猖狂,实验、解剖中国人,不是如过去所知的10数人,而是约5000名以上;其细菌攻击犯罪,与"扫荡"相结合,更隐蔽,更频繁,民众受害更惨重,初步估算,所致民众染病约百万人,死亡约30万人。而这,只是它反人类罪行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90.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列强海军装备竞争导致了特大口径线膛炮的迅速发展。在奥匈帝国时期,西可达·维克生产了45倍口径的305毫米火炮。装备于令人生畏的奥匈帝国海军第特格特霍夫可拉斯号和第热德刺库拉斯号二艘战舰上,这二艘战舰于1902年-1912年期间服役。奥匈帝国的工作与德国几乎并驾齐驱,也许这反映了他们之间某种形式的合作。正是海军上将格德斯·罗格和海军中校金策尔共同努力推动了德国海军兵器的发展。他们迫切要求克虏伯负责研究和制造小组不断提高武器的性能。1914年德国占领比利时后,就由海军负责在弗兰德斯发展大口径远射程武器。这些火炮在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