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靶弹系统发展的某些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靶弹系统建设对于防空兵器试验和部队作战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靶弹的组成,美、俄等国靶弹系统研发现状以及主要型号靶弹的技术战术性能,详细分析了外军靶弹研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防空兵器靶标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92.
为提升舰炮制导炮弹远程协同打击效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射距离原则的制导炮弹多发同时弹着实现方法.首先,建立了制导炮弹刚体外弹道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通过改变射角 、方案舵偏角 、火箭发动机点火时刻和鸭舵起控时刻这4个弹道参数实现多发同时弹着的可行性;然后,根据时间等约束建立了同时弹着模型,同时给出了实现算法;最后,根...  相似文献   
793.
本文通过对某型机模拟弹结构、用途的研究分析,结合实际维修案例,对某型机模拟弹维修进行浅析,对维修流程进行了探索。模拟弹维修主要分为检测和维修两部分,检测是维修的前提,主要包含弹身表面检查、弹体内部检查、关重件的磁力探伤检测,以及关键部位紧固件检测等,然后针对检测出的故障进行分类维修。  相似文献   
794.
795.
796.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的拦截问题,分析了拦截窗口、拦截方式以及毁伤方式等拦截问题,并提出了拦截弹总体方案及弹道规划需求;开展了拦截弹总体方案设计,设计了一种两级助推的拦截弹方案,确定了推进系统、操纵系统的总体基本参数,并完成了拦截弹气动外形设计与质心定位;构建了拦截弹弹道规划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根据设计约束开展了针对HTV-2高超声速滑翔目标的拦截弹道规划研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弹道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采用空基拦截的方式可达到预期的最大拦截速度,满足拦截弹拦截滑翔武器的速度约束指标;此外开展了该拦截弹拦截概率评估,确定了针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可采用分层防御的方式从多个拦截站依次拦截。  相似文献   
797.
针对有末端视线角约束下拦截高速机动目标的场景,设计了一种模糊变系数变结构制导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制导律可以根据弹目距离自适应调整趋近滑模面的速度;用饱和函数代替制导律中的开关项,有效消除了系统抖振。仿真表明,拦截高速非机动和高速机动目标,提出的变结构制导律均可以满足视线角约束和脱靶量要求,但需用过载较大。为解决需用过载较大的问题,引入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模糊控制器对变结构制导律中的导引系数进行优化,得到了一种模糊变系数变结构制导律,可以满足视线角约束且有效抑制了系统的需用过载。  相似文献   
798.
基于美国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公开情报信息与性能参数,提出一种弹道导弹防御威胁控制区分析方法,建立美国陆基中段防御威胁控制区分析模型,并对GBI飞行中保持与基地视距通信、有多点IDT充分支持2种情况下美国陆基中段防御的威胁控制区进行了仿真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准确地认识美国陆基中段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799.
高压压气机后面级的叶片吸力面三维角区内易堆积大量的低能流体。为了指导吸气槽设计,达到量化分析叶栅吸力面吸气槽位置与角区分离的关联性的目的,以一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讨论了全叶高吸气槽轴向位置变化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并以角区分离起始位置到叶栅前缘之间的距离(ZCS)作为量化标准。研究表明:在设计工况附近,总压损失随着吸气槽轴向位置从前向后移动表现出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叶片吸力面吸气槽在不同工况下存在最佳轴向位置。在0°迎角时,当吸气槽距离分离点间的轴向距离为0.33倍的ZCS时为最佳,可使总压损失系数降低10.9%。这种量化结果借助角区分离结构实现了吸气槽轴向位置设计的标准化指导。  相似文献   
8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