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道德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生军人道德人格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定理想信念;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端正价值追求;以人格榜样为引导,锻造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7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9):5
思想的窗户精神的家园七十一团读者梁建洪我一直认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党员干部,一定懂得如何读好用好党报党刊,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说到党刊,我不由地想到《当代兵团》。她是兵团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良师,是益友,是思想的窗户,是精神的家园,是信息的广场,是交流的平台。《当代兵团》如今已俨然成为兵团基层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国家和兵团政策法规的阵地,同时她又是党员干部了解兵团党委决策措施  相似文献   
73.
1963年,一个怀揣"作家梦"的毛头小伙子支边来到七师一二六团,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爱,也成全了自己最初的梦想。随着作品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他的名字也逐渐被人熟知,他就是韩天航!  相似文献   
74.
理论前沿     
《兵团建设》2013,(4):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质《学习时报》刊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称其为"社会主义",是因为中国的根本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类型。称其为"中国特色",是因为:第一,当代中国政治生活赖以运转的经济社  相似文献   
75.
我是一名大学生连官。五年前初识《兵团建设》(今《当代兵团》),发现这是一本集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党刊,在指导我工作、学习的同时,还能给我无限的启迪。我尤其喜欢"兵团人家"这个栏目,她讲述的是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有泥土的芳香。4月上半月,这个栏目刊  相似文献   
76.
从事政工工作以来,不论是以前的《兵团建设》,还是现在的《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仔细地阅读。除了很喜欢"支部生活"和"刊中报苑"这些经常刊登基层通讯员稿件的栏目以外,"有话直说"是我每期一定关注的栏目。这个栏目是传播  相似文献   
77.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每期《当代兵团》的"特别观察"栏目,我都会反复学习研读,受益颇多。每当有新政策出台时,"特别观察"总是第一时间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对政策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显示了栏目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78.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2):5
《当代兵团》点醒我四团读者张万成一直在基层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我,2005年9月在学校的安排下做起了兼职政工员。对于新的工作,我感觉有些无从下手。接过前任政工员保存的《兵团建设》(现《当代兵团》),我开始一期接一期地阅读和学习。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杂志在2009年第十七期刊登的文章《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途径》,阐述了基层政工工作的重要性,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服务团场职工群众和促进团场发展的重大意义。从那以后,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也更加珍惜政工员这个岗位,努力地为  相似文献   
79.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0):5
不解之缘三十四团读者龙进一次,在朋友家中无意翻阅了《当代兵团》杂志,从此我就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信息量大,内容贴近基层,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我最喜欢内容丰富、观点敏锐的"廉政时空"栏目,一个个案例时刻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我的推荐下,我们连的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一起学习《当代兵团》杂志,连队喜欢阅读《当代兵团》的党员也因此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0.
我是兵团军垦第一代的后代,在红星总场(现十三师)和五师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后来随家人迁往陕西。没想到,这一别竟是50年。今年9月,我再次踏上兵团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让我惊讶!有朋友递给我一本《当代兵团》,我发现这里面既有对兵团现状的报道,也有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