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赵恒志 《国防》2010,(6):70-72
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是依托国民教育资源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优秀技能型士官人才的新举措,是我国兵员征集制度改革的新探索,是新形势下优化士官队伍结构、提高士官队伍素质的新途径。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招收工作中的矛盾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需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2.
占俊 《国防》2010,(10):58-59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女兵,是从源头上提高女兵质量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女兵征集制度的重大变革,广受社会关注,深受群众欢迎。然而,在征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3.
毛林珠  李小刚 《国防》2010,(7):62-63
随着高校毕业生征集数量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步入军营。从普通高等学校征集毕业生入伍,已成为当前征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应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需要,扎实推进高校预征工作落实,走开征集工作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4.
李贤水 《国防》2003,(7):54-55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将是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联合行动,具有突发性强、节奏快、持续时间短、物资消耗大等特点,仅靠部队系统的定向保障,难以满足作战部队对装备物资的需求。因此,应把征集军地通用装备物资作为一项战略措施予以重视。当前,应着力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健全法规,完善制度,把征集军地通用装备物资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35.
孙吉臣  王树合 《国防》2003,(6):50-50
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是提高兵员质量,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直接关系到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能否“打得赢”的大问题。当前征集高文化素质兵员,客观上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形势:一是高校扩招的人数逐年递增,致使高文化适龄青年可征集基数逐年减少;二是优惠政策相对滞后,高文化适龄青年应征积极性有所降低;三是身体素质差异,高文化适龄青年淘汰率较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位于苏南古运河畔的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的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和兵员征集等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人武部干部职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李林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7.
王广浩  王立佳  王一 《国防》2013,(8):68-68
国家和总部将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的战略部署,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应清醒看到,征兵工作时间紧迫与相关配套政策尚未跟上、征集时间与院校假期等矛盾比较突出。因此,需要军地各级冷静分析形势,理清思路办法,顺势主动作为,集智攻关克难,努力提高兵员征集质量。一、强化责任意识,建立政府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8.
"王大爷,恭喜咱们家被区里评为‘拥军模范家庭’,我们社区党支部代表街道给您送牌匾来了!"这是北京大兴区人武部把国防教育引进社区、深入基层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大兴区人武部为增  相似文献   
139.
从2013年起,全国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这是自1990年实行冬季征兵以来首次调整征兵时间。此次调整征兵时间,又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是为实现强军目标输送高素质兵员的应时之举。高标准完成好今年征兵任务,既是部队战备训练的客观要求,也是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紧迫需要,更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担当起为部队选送优秀青年的责任,深入研究、科学筹划,有针  相似文献   
140.
王华  邵骏  燕伟 《国防》2014,(6):16-16
正今年的征兵政策有明显改进,一是征集方式调整,全部实行网上操作;二是征集时间节点更明晰,没参加兵役登记的不能应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武部立足革命老区实际,多法并重强化征兵宣传。提早动手,壮大征兵宣传力量。4月下旬,该区就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