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杨兵  江宏寿  张洪 《国防》2007,(11):77-78
据美国《防务周刊》报道,美国iROBOT公司已研制出新型反狙击机器人Packbot,该机器人装有多种探测设备,十分机警,能够准确及时地察觉躲在暗处的狙击手的一举一动.为应对伊拉克反美武装愈演愈烈的狙击行动,美国军方已同iROBOT公司进行了接洽,计划购买该型机器人,大规模装备驻伊美军.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美国大量生产作战机器人数量正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部队服役的机器人中仅陆军就有5000多台。英国媒体宣称,可怕的机器人战争时代即将来临。而作为现代信息化海战中的重要武器——海洋机器人(通常被称为"无人潜航器"或 UUV)的发展速度,同样快得惊人。可以这么讲,作为信息化海战兵器中的新成员,海洋机器人已经悄无声息地走向世界海洋的每一个角落。海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美国到目前为止使用机器人最  相似文献   
83.
如今,现代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制导武器以及将要在未来战争中出现的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等离子体武器对人的致命性越来越大,正在迅速减弱单个士兵的机智与勇敢所起的作用。如何制造一种机器,用以代替士兵执行日益危险的军事任务,成了各国军事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士兵的诞生与现代化兵器的发展密切相关,武器杀伤力的不断扩大必然“催生”出机器人士兵这个新兵种。  相似文献   
84.
讨论了微裂纹的某些不同于大型裂纹的增长特性,提出了一种微裂纹在某种材料上的多级扩展模型,利用微裂纹的增长数据来预计材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报导了基于漏磁法,采用高信噪比的霍尔磁传感器及放大器,配以高精度的自动传动与光电定位装置,以及自行设计的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软件所构成的类V型微裂纹检测系统及其原理。该系统能对宽度在50μm及以下的微裂纹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6.
针对弹道群目标微多普勒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多普勒周期相关性的弹道群目标信号分离算法。对进动目标和旋转目标进行了微动建模,分析了其散射中心在窄带信号下的微多普勒效应,并给出了其参数化表达式。利用STFT对窄带回波进行了时频变换,获取了回波时频图,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和高斯空间掩模方法分别对时频图进行了消噪和平化处理。再依据散射中心微多普勒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采用Viterbi算法对群目标微多普勒曲线进行了提取。最后将提取出的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根据群目标微多普勒周期的相关性,实现了群目标信号的分离。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7.
针对威胁环境下的多智能体协同轨迹规划问题,以轮式机器人为对象,研究了基于序列凸优化方法的协同轨迹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对轮式机器人模型的分析,给出单独轮式机器人实际物理约束,同时以状态量、控制量加权为性能指标,考虑运动学方程、避障避碰约束、个体物理性能约束、终端约束,建立多轮式机器人协同轨迹规划问题;其次,对运动学方程、避...  相似文献   
88.
89.
详细论述了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水相中的路易氏剂。在此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液-固提取方法对土壤基质中的路易氏剂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过滤、巯剂化衍生后,直接进行固相微萃取,经气相色谱-火焰光度(硫)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与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具有简便、快捷、无溶剂消耗、选择性好的特点。最小检出浓度为5ng/ml。在5-3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土壤中加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