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针对弹道群目标微多普勒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多普勒周期相关性的弹道群目标信号分离算法。对进动目标和旋转目标进行了微动建模,分析了其散射中心在窄带信号下的微多普勒效应,并给出了其参数化表达式。利用STFT对窄带回波进行了时频变换,获取了回波时频图,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和高斯空间掩模方法分别对时频图进行了消噪和平化处理。再依据散射中心微多普勒瞬时频率的变化规律,采用Viterbi算法对群目标微多普勒曲线进行了提取。最后将提取出的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根据群目标微多普勒周期的相关性,实现了群目标信号的分离。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2.
《军事史林》2010,(5):65-65
过去我们谈到无人地面载具(UAV).多半是指小型机器人或迷你履带车辆,这些载具体积小、速度慢、火力弱,经常从事拆卸炸弹等高危险任务。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高机动性的锯齿及重装火力的黑骑士等无人地面载具.将是未来战场上让人不敢小觑的狠角色。  相似文献   
93.
本文建立了一类具脉冲和垂直传染的传染病模型,应用脉冲微分议程周期解的全局稳定性、比较原理和分析方法,得到了该模型一致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通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注射疫苗的周期T和注射比例P与疾病控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4.
95.
针对某大型船用传动轴工作轴颈表面产生腐蚀坑的问题,采用高能微脉冲表面强化修复技术对试验样轴进行修复。通过拉伸试验筛选了焊丝,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修复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研究了扭转条件下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Ni-818焊丝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抗拉强度为557MPa;修复层显微组织均匀、致密,硬度差异小;当扭矩为200N.m,且表面最大剪应力为438MPa时,修复层和基体之间结合良好。由此得出结论:采用高能微脉冲表面强化修复技术,使用Ni-818焊丝可实现对45CrNiMoVA传动轴的表面强化修复。  相似文献   
96.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佛大学的工程师在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上,制作出了能停在空中的微型机器人。该机器人比硬币还小,可用于搜索和救援、农业和环境监察,以及勘察危险环境等。设计者  相似文献   
97.
《现代军事》2010,(5):43-4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1956年始建于北京.1963年迁至河北石家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十三所成为我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结构配套的综合性半导体研究所,主要涉及微电子、光电子、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等三大领域.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联合培养单位。  相似文献   
98.
微陀螺闭环驱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最佳的驱动效率,采用相位控制技术设计了微陀螺谐振环路,使微陀螺产生驱动模态谐振.为了提高微陀螺的稳定性,设计了ITAE性能指标最优的PID控制器,使微陀螺驱动轴振动幅值保持恒定.闭环驱动电路的测试结果表明,谐振环路振荡频率与驱动模态频率非常接近,采用PID控制器后,在一40℃~80℃范围内,微陀螺驱动轴振动幅值的变化仅为0.1%,振动幅值稳定性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9.
采用Creator和Vega设计开发了地面多机器人作战仿真系统,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中实现队形保持、运动控制、碰撞检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详细介绍了视景驱动软件Vega中实现视点跟随、爆炸燃烧特效、天气变化特效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开发,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微机械惯性测量单元的工程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现场标定方法.通过8个位置的选取,降低了配套设备的复杂程度,易于工程实现;由于8个位置的测量信息是6个位置测量信息的4倍,使得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取到的校准模型参数精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