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影响一个人军事作战心理变化的心理要素主要有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能力、气质)五个方面。高学历指战员与低学历指战员在心理素质方面有诸多不同,而心理素质的差异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对高技术现代战争的胜负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类型指战员的作战心理作一比较研究,以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高学历指战员的整体素质乃至全军整体战斗力,已成为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2.
拓展德育内涵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德育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此,在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三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育、“三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共性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按照创新教育的特殊要求,拓展新的教育内容。1.创新精神教育。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决定着民族的兴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正趋向于依靠脑力、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发展本国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
34.
35.
张桐柏 《国防》2003,(9):22-23
国防教育是为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普及国防知识,使全体国民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识、技能和体魄。前不久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作为规模空前的信息化战争,给参战双方都提出了快速实现平战转换的要求。因此,我们的国防教育也必须着眼于保障国家平战转换的顺利实施,把提高国民精神的平战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36.
37.
38.
针对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高发的态势,为提高防暴动能弹的作战效能,科学预测非致命动能弹丸的发展趋势,对防暴动能弹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初步界定了硬质弹丸、橡胶弹丸、布袋弹丸和复合型弹丸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剖析典型冲击损伤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动能弹丸的损伤特性,明确了防暴动能弹的冲击损伤谱,进一步通过对不同类型动能弹丸结构特性的...  相似文献   
39.
通过舆论传播平台传递信息,用以作用于受众的思想或心理,从而达到征服人心的目的,是舆论战的本质特征。利用宣传心理学的原理综合研究信息源、信息的性质和受众的特点这三个要素,是提升舆论战效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0.
钢管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为提高钢管在弹性阶段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设计并制备了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混凝土,以实现钢管对混凝土的主动围压约束。采用6 m高度落锤冲击试验,对比了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素混凝土和常规钢环约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分析了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应力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平均预应力大于1 MPa时,其产生初始可见裂缝时的冲击能量是素混凝土和钢环约束混凝土的4~20倍;其破坏时的冲击能量远高于素混凝土和钢环约束混凝土,甚至超过40倍;相比钢环约束混凝土,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更细,整体性更好,且可以更为显著的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为有效提高预应力约束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钢环的锥面倾角不宜大于3°,采用正六角形钢环要优于圆形和正四角形钢环。提出的锥台嵌挤预应力约束形式可以用于提高钢管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也可应用于防护门面层或遮弹层等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