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美国《陆军2010年态势报告》阐述了美国陆军所处的战略环境、地面部队的角色以及陆军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在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指导下,该报告首次明确了应对未来威胁所需的能力,并提出将转变传统的运作方式,以使工作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262.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4月提出“无核世界”的构想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推动核改革。依照美国法律规定,奥巴马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本届政府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而奥巴马关于核武库规模、结构及使用政策的改革内容就包含在这份评估报告中。然而,这份本应在去年秋天就出炉的报告,至今仍迟迟未见发布,这是由于奥巴马的改革方案遭遇了来自美政府官僚机构的强力“阻击”。  相似文献   
263.
预警机,又称空中指挥预警飞机,其传统功能是用于搜索、监视、先期报警空中或海面目标并引导己方歼击机或防空武器实施截击。然而,21世纪的战场具有大纵深、非线性、多维的特点,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到处充满了难以探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64.
态势评估是对战场上战斗力量分配情况的评价过程。针对目前态势评估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运用黑板模型和合同网理论研究态势评估问题。对当前态势评估黑板模型的主要工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合同网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合同网的态势评估黑板模型,并重点论述了该模型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板模型的不足,并且能更好地用于分布式信息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265.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态势图已经成为各类指控系统的核心。围绕联合作战战场态势图的互操作性问题,从分析互操作性的定义和模型入手,进一步从公共时间基准、全球指控系统、公共作战图、单一合成空图等方面,对当前美军实现战场态势图互操作性技术特点以及发展思路进行剖析。最后,对态势图构建中亟待突破的几项基础技术:面向服务的战场态势体系构建、元数据建模、多传感器数据互联等给出了总体上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66.
针对目前战术互联网传输能力无法满足态势感知信息传输要求的现状和态势感知信息存在大量冗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分发机制。通过Qualnet软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可用带宽紧张时,预测方式相对于原有的周期分发方式,降低了数据的发送量,并能提供更高精度和时效性的态势感知信息。  相似文献   
267.
268.
2002年3月9日,《洛杉矶时报》披露了五角大楼的一份秘密报告,这份名叫《核态势评估报告》显示,小布什政府已责成军方制定一项应急计划,以便至少对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使用核武器和制造可能在某些战场条件下使用的小型核武器。消息一出,世界一片哗然。为弄清其中缘由,不妨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核武器发展和核战略演变的历程,从中  相似文献   
269.
以“两弹一星”成就为基点,从人类是科学精神的角度,试图探讨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一般规律。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必须在不断地开放、引进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客观实际及其如何实现“跨越式”自主创新的根本性方法。  相似文献   
270.
了解指挥人员的决策过程是利用STA技术进行决策支持的前提.当前的STA研究虽然大多都注意到了STA功能在认知上的层次性,却忽略了STA过程上的层次渐进性.针对该问题,着眼于军事决策过程的层次性,提出了群体分析的概念及相应的功能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群体分析的STA方法.该方法把对整个战场态势的理解分解为对各指挥层次的多个群体的理解,将STA过程分解为一个逐部分、逐层次进行的过程.该过程符合指挥人员的认知过程,能满足不同层次指挥人员不同粒度的认知需求,从而能更有效地支持STA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