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一、摘要 本专利介绍了一种可以产生红外辐射的红外诱饵剂,它是由燃烧剂、氧化剂、黏合剂组成。它的组分中没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也没有卤族元素或包含卤族元素的化合物。该红外诱饵剂是广泛用于民用飞机上的诱饵剂。  相似文献   
122.
<正>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军校思政课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军校学员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强,理论学习能力强,但社会经历阅历不足,思辨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学员易受错误思潮影响而走偏走斜,甚至走向极端。这给当前军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思政课必须发挥应有作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筑牢学员听党指挥、献身强军事业的思想政治根基。一、以政治性引导学理性,发挥思政课核心主轴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李众 《中国军转民》2023,(23):180-18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用于思政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历久而弥新、文化丰富且多元,地理环境的割据造成了文化的多姿多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具有属地性、亲情性、针对性等特征。将淮安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激发思政教育活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创新性,构建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形式,拓宽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4.
庄婷 《中国军转民》2023,(22):163-164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大学生要担负时代新人的重任。这也对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是高职思政课在新形势下亟需考虑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职业院校思政课对学生吸引力低的现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多维度,探索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5.
核盾牌是我国政治安全与国土安全的坚强后盾,中国唯一的核武器试验基地——马兰基地,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国军人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建设而成的。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普通官兵等多年来扎根茫茫戈壁、铸造中国核盾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是基地官兵在长期的核试验事业创新发展中培育形成的。马兰精神具备鲜明的时代价值,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宝贵的资源,将马兰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拟探索将马兰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路径。  相似文献   
126.
马晓娟 《中国军转民》2023,(22):165-166
虚拟仿真技术是数字时代的前沿技术,为了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和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近年来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的相继建设,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依托仿真体验中心的虚拟体验式教学成为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趋势。本文以虚拟仿真体验对思政实践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切入点,分析当前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基于虚拟仿真体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能,服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7.
2021年以来,“大思政课”理念甫一提出便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专家学者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较全面较深入地阐释和探究其价值意蕴、科学内涵、发展逻辑、建设路径等,取得了较丰硕的理论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深入把握“大思政课”内涵、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学界要推进“大思政课”研究进一步深化,需要加强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8.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应尽之责和特殊使命。从价值逻辑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激发学生使命担当;强化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提升育人价值。从问题逻辑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党史教育形式和载体单一化制约学习积极性;教师学科背景的不同致使党史教学水平参差;网络平台多样化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等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抓住关键问题,瞄准学生党史学习需求;把握育人主体,提升教师党史育人本领;优化教育渠道,创新课堂党史融入形式。  相似文献   
129.
郭志敏  张佳 《中国军转民》2023,(22):158-15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落实。“大思政课”开启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局面。要立足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体系、大师资体系构,构建“大思政课”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0.
刘荣 《中国军转民》2023,(22):111-112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结合网络舆情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明确了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并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双重角色。研究发现,尽管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存在网络舆情的潜在威胁。结论指出,恰当的整合策略和创新方法是确保思政教育在数字时代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