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职业素养指的是将职业规范与业务锻炼相结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形成的一系列个性品质,是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执业者在职业范围之内所展现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一方面要依赖于宏观的调控政策,另一方面需要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中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还存在与职业素养强化存在不相契合的地方,包括目标定位失当、社会环境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实效、教学方式使用不当,效果不强等问题,今后要从课前充分准备,将职业素养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将职业素养的培育贯彻到思政教学的始终,完善评价方式,科学回应社会影响等方面做出改善。  相似文献   
22.
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需要切合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要求,不断推动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培养出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治素质更好、技术水平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3.
黄珊  张涛 《中国军转民》2023,(18):104-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尤为重要,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智能思政就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想达到智能思政就需要通过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准确了解学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应用,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化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智能思政。从分析智能思政的内涵入手,引出其现实价值与意义,进而针对性地从学校、课堂与教师三个方面提出相应举措,促进智能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4.
国防教育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理念下的重点教学内容。在高校实际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到思想意识,都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工作机制对学生做好引导工作,才能确保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因此,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确保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家国政治理念,从而真正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在互动性与深化研究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以及如何通过深化研究来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强调了互动性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深化研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包括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关键策略和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深化研究,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26.
魏龙吉 《中国军转民》2023,(23):163-165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高“三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为例,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法详细论述。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系统性设计,路径不明晰;缺少精准学情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难以测量,评价结果缺乏精准等现实困境,基于教学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赋能、三层协同、双向融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数据要素的诊断、反馈、改进与提升功能,探索协同、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具科学性、适切性和推广性的实施路径与评价依据,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影响。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融媒体思政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多样性和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融媒体视域下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提高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研究结果还表明,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等融媒体工具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8.
徐茂  王萌 《中国军转民》2023,(18):51-52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一招。通过富有温度的党史材料,引导当代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和融入路径,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厚植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情怀,争做爱国奉献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9.
崔海燕 《中国军转民》2023,(22):147-148
提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深入参与性与深度互动性为特征的师生协同发展的“三段参与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课前参与教学设计、课中参与教学实施、课后参与教学实践构建全过程的学生的“学”的“32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教师的“教”的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0.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本文以二十大精神为切入点,分析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性、原则与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