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喻雯 《中国军转民》2023,(18):114-115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模式转变,有利于为民族地区振兴发展供给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重点在于加强榜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文化作用,创新振兴路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民族地区振兴发展,要构建高校学生与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平台,设立民族地区振兴发展大学生工作服务站,引导高校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82.
刘念  曹哲 《中国军转民》2023,(23):75-76
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通过梳理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剖析应用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3.
<正>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是我国唯一承担科研试飞工作的科研单位。为了安全优质完成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该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同心同德、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其中党务领导干部的作用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本文对其作用发挥作了探索研究。科研试飞是在真实的大气条件下,模拟实战环境,对新型飞机进行空中试验的过程,是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力手段,是新机研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科研试飞是一项集科学  相似文献   
84.
以复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科学,带来了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复杂性理论体现出的方法论特征,超越了传统的还原论的思维定势,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复杂性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评价需要一种范式转换,弃用将教学目标解析分化、并与预定指标机械对比的简单化操作,树立整体的评价观念,采用相对的价值标准,注重评价的过程属性。  相似文献   
85.
现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实效评价不够全面,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本文在明确开放教育经管类课程思政实效评价依据和原则后,基于实证调研的结论,构建了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实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6.
曹慧 《中国军转民》2024,(3):158-159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早已摆脱了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景象,今天中国取得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党英明领导。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换来了中国如今的繁盛。当前高职思政教学也应当立足于大思政格局,在教学中融入党史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在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可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体验式学习等创新形式,更好的融入到蕴含大量“思政育人”元素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之中,促使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同并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以及“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88.
《动态图形设计》教学模式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题设计,可以助推学生自己向前探索,激发自主学习思政的热情,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教学中的积累,探究当前《动态图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课题式课程教学模式中思政的教学思维、学习思维、应用方式等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建构动态图形设计课程融入思政的新形态教学体系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9.
孙萌  庞婧 《中国军转民》2024,(4):172-174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计算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剖析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网络思政教育精细化的概念,尝试探索出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精细化的三大路径,为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遵循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90.
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变革的必然选择。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数字技术契合了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了网络思政教育范式转换;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带来的数据伦理失范、算法预测引起的意识形态淡化、数据滥用诱发的信息安全失序问题。因而,需要从价值引领着眼提升教育主客体的数据素养、从技术融合着手促进网络思政的数字化转型、从完善框架着力提供网络思政高质发展保障,使得数字技术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