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磁盘阵列的高速数据录取系统实现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盘阵列机的高速数据录取系统的实现方案,该系统采用脱机方式进行高速大容量的数据录取,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的持续数据传输率达到 70 M B/s,存储容量最大可达到 184 G B。  相似文献   
52.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CAMAC与STD的接口适配器,从而使CAMAC与STD两种标准总线系统得以兼容,该适配器以8031作为其智能核心,自动实现两种标准总线间的信息交换,其机械结构和尺寸按CAMAC的插件标准来设计,可插入CAMAC机箱中工作,同时它又是STD总线系统的控制器。  相似文献   
53.
在1553B 总线的应用中,有两个关键问题:数据总线的使用和传输信息的标准化。本文研究了在连接WPS—1系统中的这些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推论出数据总线能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数据WPS—1系统的的计算数据总线能力,除了解决与WPS—1系统有关的问题外,也试着对另外一些类似问题建立一个总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4.
MIC总线多控制器通讯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总线是专门为解决在恶劣环境下电力/数据的分配和管理而开发的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现场控制总线。本设计实现了在MIC总线冗余系统中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间的数据通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IC总线主/从控制器一致性的容错思想,并简要描述了该容错技术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5.
讨论了某型航空电子设备的数据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探讨了此系统的软、硬件开发 ,系统组成及其信息流。系统采用了 ARINC4 2 9总线和并行总线 ,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数据的综合处理、综合控制、综合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针对导弹测试系统可靠性差、通信速率低的缺点,在分析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lex Ray总线技术的导弹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总线控制器的接口硬件电路、软件流程,分析了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一种以发控系统为核心的车载CAN总线网络冗余热备份实现方法,提出了具体的硬件、软件设计思路。通过该方法,可实现整车通信总线网络的冗余热切换,有效提升发射车的任务可靠性,保障发射车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58.
提出了一种总线系统实时数据嵌入式存储的方法。该方法中主处理芯片采用Freescale公司9S12X系列双核单片机,存储介质为IDE接口固态盘,9S12X主控芯片的主处理核执行在线数据写入或读出固态盘任务,协处理核执行总线数据的监听和接收任务。结合使用需求阐述了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较好地实现了总线上海量实时数据的嵌入式存储。  相似文献   
59.
王晓  刘建斌 《国防科技》2013,34(1):12-15
制导炸弹作为低成本的精确制导武器,与普通航空炸弹比较,弹上部件的数量和复杂性都提高了许多,其测试内容和过程必须考虑与载机平台的信息交互。文章针对制导炸弹作战全过程的测试需求,分析了与载机交互的信息帧组成,提出了基于PXI总线技术、1553B通信技术等的机载火控模拟器设计思想,设计实现了机载火控模拟器系统,并成功运用于某型制导炸弹的测试,效果良好,提高了制导弹药的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60.
根据某直升机改装大型综合航电显控系统的需求,依据其拓扑结构,进行了仿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重点论述了基于模块化的显示、控制及通讯软件设计,按照实时性要求,仿真POP操作逻辑及MIL-STD-1553和ARINC429航空总线通讯,实现了仿真直升机上雷达、惯导、大气机通过综合处理计算机与综合显示器之间的交联,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及性能满足直升机改装验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