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未来战场,由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战场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决策者、战斗员、战斗支援人员和战斗勤务保障人员对作战实时信息的需求,从而形成作战体系纵横一体化、网络化,构成了高度立体、透明、流动的数字化战场。 信息传输数字化 信息传输数字化,是21世纪战场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特征。从目前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数字  相似文献   
52.
刍议网络化战场建设的新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网络时代之潮的滚滚而来,各国军界无不竭力抢占网络化战场建设的制高点。及时瞄准网络化战场建设的新位移,顺利跨入网络高速公路中的快车道,业已成为各国军队竞相选择的目标。 从“渐进式”发展跃升为“跨越式”发展——开启网络建设的跨越之门  相似文献   
53.
王辉 《国防科技》2002,(4):64-6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起,一大批高技术群体骤然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大量的信息化武器装备进入战场,使战场的面貌日新月异,由原来的陆、海、空单一独立的战场,发展成为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多维化战场。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高技术战场面貌将又呈现那些高技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54.
李勇 《国防科技》2002,(3):52-52
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剧了战场形态的演变,未来陆战场将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由三个系统构成:即侦察监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  相似文献   
55.
作战指挥,是军队潜在战斗力向现实战斗力有效转化、战斗能量高效聚合和精确释放的“协调、助推器”,是影响战争进程,决定战争成败胜负的关键性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指挥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指挥自动化手段的快速发展。指挥手段与人脑之间产生了某种“思维联动”,原有的指挥体制、指挥样式、指挥方式方法等正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刷下发生蜕变和质迁。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指挥模式将呈现“扁平细胞状。联合互动式,网络一体型”等特点。  相似文献   
56.
57.
野战防御阵地的布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阵地建设的布局合理分析 ,是提高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综合考虑战场环境条件下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最优化理论 ,对野战防御阵地的整体布局效能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从而解决了阵地布局方案的优选问题。  相似文献   
58.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建党80年来,我们党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领导就成功,事业就兴旺;反之,就会遭到失败和挫折。实践使人们深深地认识到,实事求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既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又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仅凭良好的愿望,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无私无畏。  相似文献   
59.
在新型防化装备配发部队的同时,提出与之相配套的战场抢修检修系统并进行研究,对其配备的必要性、技术性能、可操作性和部队需求进行了论证,目的是保主装备的良好状态,使之及时形成战斗力,发挥武器装备的技术效能,按时完成作战任务,以核监测装备为例进行战场抢修检修系统的研究,供其它装备参考。  相似文献   
60.
认知建模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为依托,深入研究人类的思维模式。心理战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范畴,其内在运行机制就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传播特定的信息影响作战对象的认知,达到精神上影响甚至瓦解作战对象的目的。由此,认知建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够为心理战的理论研究、实际训练和效果评估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