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调研发现,一些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上,绝大多数同志敢于敞开心扉,勇于直指其过,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个别同志谈问题老调重弹,讲缺点经年不变。这个现象在党员民主评议、年终总结评比等场合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或是思想理论水平较低,不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新的是非标准还比较模糊;  相似文献   
22.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现代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由于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圣经原型,小说文本被赋予了深刻而复杂的象征意义。对这些原型人物进行细致的文本阐释,将有助于揭示小说反映出来的作者的宗教观,甚至启蒙运动时期整个英国社会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23.
对新选晋士官队伍如何抓、怎么建,是各级党委(支部)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基层营连抓好这一工作,当做到"四个好"。绘好育才规划图。当前,一些单位在新选晋士官队伍帮带上还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组织不够规范、设计不够科学的问题。比如,有的营连领导对新选晋士官发展目标不清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重点抓哪几方面的素质说不清道不明,有的对培育的步骤流程、形式方法、活动载体不把关不审核,以致标准上不去,等等。为此,营  相似文献   
24.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牢骚有两层意思:烦闷不满的情绪;说抱怨的话。发牢骚往往是个人情感有意无意地流露。而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把部属发牢骚视为自由散漫的一种表现,认为只有思想觉悟不高的人才发牢骚,这难免有失偏颇。面对牢骚有的领导干部从中听取意见,虚心接纳。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下属官兵说的一些牢骚话、气话很反感、很抵触,认为个别官兵素质差、难管理,这在某种  相似文献   
25.
正"作为‘老兵精神’传承者中的一员,在践行‘老兵精神’上,往往是口号多,实际行动少,没有学到灵魂,没有悟到真经,扪心自问,深感脸红羞愧。""金文杰同志工作中进取意识不强,安于现状,存在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对再造一个四十七团的总体规划重视不够。"这些见人见事见思想的尖锐话语,是十四师四十七团党委常委们的发言片断。6月13日至14日,四十七团党委常委班子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召开党的群众路  相似文献   
26.
张炎坤 《政工学刊》2014,(10):74-75
近日,几名转业士官回部队办理手续,我问连队有没有安排吃住,连队主官说:“现在反‘四风’,不敢吃喝啊!”转业士官则直言:“现在连队不像以前那样充满人情味了。”反思一些基层单位官兵友爱的氛围不是那么热烈,与部队人情味的淡化缺失不无联系。我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持续推进转作风、纠“四风”,就是为了接地气,增强凝聚力,理应人人有情意,处处暖如春。  相似文献   
27.
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释放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能量的重要意义;切实弄清当前影响释放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能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释放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8.
朱可夫作为苏联卫国战争功勋元帅,他的戎马生涯叱咤风云。他的批评艺术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1928年,朱可夫担任苏联骑兵第三十九团团长。有一天,朱可夫在一队哨兵前听取值日官的报告后,决定检查一下值勤的哨兵。在检查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哨兵的皮鞋擦得不亮。于是朱可夫问值日官:这个哨兵的皮鞋怎么样?值日官没有  相似文献   
29.
《兵团建设》2005,(5):1-1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锐利思想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分析评议阶段用好这个武器,就可以取得实效;用不好,则可能“扎扎实实”地走一次过场。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要防止“异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0.
李合州 《政工学刊》2005,(10):60-60
助人为乐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如果有谁遇上了困难、灾难甚至灭顶之灾时,善良的人们总是纷纷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帮他渡过难关。但是,若有哪个人误入歧途将要走向错误或犯罪之时,能不能用批评对他击一猛掌、大喝一声,用批评来拉他回头,用批评来阻止他的罪错呢?令人震惊的疑问这是笔者刻骨难忘的邻居家的一件真实的事情。邻居小孩是一位很有前途的高中生,长年和年迈的老奶奶相依为命。在一次帮同学打架中致人重伤,被判了劳教。他的一群很要好的同学,除了常到少管所看望之外,还经常到其家中为他的老奶奶买米送面,料理家务。老奶奶看到这群可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