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北伐战争结束到七七事变爆发近十年时间内,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若干次整理,每次整理均采用不同的编制。中原大战后,十九年编制成为南京时期第一个正式编制,多数军师依此编制进行了整编。“安内攘外”时期的廿一年“整理师”编制较为理想,然未能广为推行;出于“剿共”的考虑,部分军师采取了“剿匪师”的编制。1935年陆军整理颁布的廿四年“教导师”和“整理师”编制高低搭配,但落实上存在障碍;直至1936年依照“调整师”编制,20个一线师才进行了有效的重新编组和充实。战争爆发前夕,“调整师”、“整理师”编制进行了最后的修正,同时地方军队也按照中央的规范完成整理。战前国民党军的整建过程曲折延宕,进展踯躅,而在整建中推出的编制,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准。  相似文献   
152.
15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的抗战教育,是中国国防教育史上的璀璨篇章。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抗战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抗战教育政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分别对干部、部队、群众和儿童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教育,不仅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还为尔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4.
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第一个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除一部兵力先期留守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务外,主力相继移师晋西南、挺进齐鲁大地,同时另以一部兵力像种子一样,撒在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苏北等地区,开花、结果.第115师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55.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德坤教授和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教授联手撰写的《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是把中国抗战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中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学术研究的结晶.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秉承中央赋予的三大任务,致力于将纪念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史料收集研究中心、联系港澳台及海外侨胞和对外民间交流的桥梁纽带。保存、保持着我国抗战历史上很多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许多记忆,是我国文化非常珍贵、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抗战纪念馆,是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铭记历史,追思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强力培树追求和平的渴望和强国富民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7.
全国抗战时期,八路军坚持敌后游击战,在大量消灭日伪军的同时,自身也有数万人的伤亡,因此持续稳定地获取医用药品至关重要。不过,由于日军与国民党的军事封锁、根据地羸弱的经济基础,以及八路军生产能力的制约,致使药品供应出现困境。基于此,八路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设厂自制、多路径购买、接受社会捐赠和从日伪军缴获等多种渠道,不仅基本满足了军队伤员的用药需求,还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原则的确立,进而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建设方针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八路军药品供应的讨论,既要看到物资、技术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承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