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卢庆洪 《军事史林》2014,(11):35-38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2.
路秀儒 《国防》2014,(6):20-22
正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经过长期实践,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军民融合的范围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程度不断加深,取得了比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总体上看,军民融合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组织领导机构不够健全、军地协调对接不够  相似文献   
23.
该书是中国空军飞行员龚业悌(1914~1996)1937年和1938年的日记,记录着他每一天的生活,包括空战、飞伉休闲、养伤等经历。虽是个人化的日记,却反映了同期飞行员团体的状况,亦可管窥抗战初期中国空军英勇壮烈的抗战史。书中涉及作者亲历的“8·14”上海大空战、“2·18”武汉大空战、“9·18”南京保卫战、重庆大空战等重要史实细节。  相似文献   
24.
二战初期,德国海军力量非常强大,活动异常猖獗。凭借实力优势,其潜艇四处出动,伺机攻击盟军的军事基地、舰船,以及运输船队,给盟军制造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止德国潜艇发动突然袭击,美国在大西洋东海岸的切萨皮克港湾安装了水下声音监测装置,这里是通往华盛顿和巴尔的摩的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种声音监测装置非常灵敏,只要德国潜艇在水下有什么动静,听音器里就会传来音响,发出警报。  相似文献   
25.
马骏杰  袁晨 《环球军事》2012,(20):58-6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海军开始了,重建工作,在重建后的中国海军中,有“八舰”和“八艇”之说。其中的“八舰”是指美国按照“租借法案”赠与中国的8艘各种类型的军舰,而“八艇”是指英国赠与中国的8艘巡防炮艇。本文主要为您讲述的是“八艇”的来华过程及其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6.
1937年,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情势急转直下,民族危亡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战略问题集体探索的历史进程中,朱德提出了红军抗日的“太行山战略构想”:紧密依靠人民群众,依托山地、敢争平原,采用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法,变日寇占领区为民族抗战的战场。这一构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争理论的大发展,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持久抗战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救亡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7.
自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初,国民党不甘心丧失上海,同时也为了破坏新上海的稳定与发展,对平民居住区和工业区进行了数十次空袭,给上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应对空袭,上海市政府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取得了反轰炸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8.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标志,中华儿女在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前,捐弃前嫌,团结抗战.由国民党军第17路军改编的第4集团军作为陕西地方军队的主力,服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一调遣,开赴中条山抗战.第4集团军将士背负家乡父老的期望,紧密团结晋南民众,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29.
冯虹 《军事史林》2007,(11):42-4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的展厅里,有一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老式木壳挂钟,它永远定格在1935年1月15日晚上7时,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遵义会议开幕的时刻,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一个伟大坐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发生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0.
孔繁勋 《政工学刊》2001,(12):42-42
“光头”士官 ,名叫赵胜利。他其实并非真的光头 ,只是因为他常年理着光头 ,所以才被人称为光头。“光头”是19 86年 10月份入伍的河北人。当时 ,我们俩都在猎潜艇上 ,我是艇上军需助理 ,他是机电兵。 1990年我调到了上级机关 ,而他在艇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为什么常年理光头呢 ?他说 ,因为干机电兵 ,经常与机器打交道 ,油污大 ,容易脏 ;同时机舱温度高 ,出汗多 ,所以理个光头便于清洗。没想到 ,十几年过去了 ,当我又一次随舰艇出海训练时 ,他不但已成为艇上的机电班长、四级士官 ,而且已成为这个舰艇上服役时间最长的骨干了。一见到“光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