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01.
走进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像步入凝重、辉煌的时空隧道。6个展厅,件件物品展示着抗日时期的烽火硝烟,块块图板诉说着太行老区的风雨沧桑,让瞻仰者肃然起敬,倍受鼓舞。在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在老乡的引导下,我们来到"抗日井"。砖壁村因地势高缺水,八路军总部担心影  相似文献   
302.
文锋 《军事史林》2013,(8):34-41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也曾派出大量部队实施敌后游击战,而且规模一度达到近百万人之众,气势不可谓不大,然而最终却黯然收场。这段历史,许多读者是不清楚的。笔者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兴衰,做一个简略的叙述,若有疏漏与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03.
连队传家宝     
连队:南京军区某步兵团"军事过硬红四连"传家宝:给毛主席开的一张发票南京军区某少兵刚是一支有着此荣革命传统和卓越战功的英雄部队,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初期,成长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打了无数个大仗、恶仗、硬仗、胜仗,涌现出30多个  相似文献   
304.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在香港组建了保卫中国同盟,向国内外广为募捐,再将医药物资输送给抗日军队。活跃在安徽境内的新四军得到其很多援助,宋庆龄和保盟大力支持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皖南建起了工业合作社,使得当地军民直接受益。《保盟通讯》对皖南事变的及时报道和宋庆龄的积极宣传,使国际社会得以了解真相,为安徽抗日军民赢得了应有的同情和尊敬。宋庆龄对安徽抗战提供的经济医药援助,特别是精神上的支持和舆论上的奥援,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将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305.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其改道流向东南,虽然暂时达到了阻挡日军进攻的目的,却也给豫皖苏三省44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抗战胜利后,尝到“以水代军”甜头的蒋介石出于内战的需要,故伎重演,  相似文献   
306.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似文献   
307.
事件     
《环球军事》2014,(18):4-4
中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仪式;澳最大规模空军联合军演落幕;日本举行2014富士军演;英国提高安全警戒级别  相似文献   
308.
声音     
《环球军事》2014,(18):5-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相似文献   
309.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珍藏着多件抗战期间被改造日军战俘和投诚日军官兵控诉侵华日军暴行的档案,从暴行直接参与者、见证人的视角,反思、忏悔和揭露侵华日军对中国军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是研究侵华日军暴行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70多年后的今天,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史料,对于世人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血腥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刻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行径的恶毒言论,警示爱好和平的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鉴于战争的发展,计划疏散南京城市人口。但实际仅秘密疏散了公务人员眷属。上海沦陷前后,国民政府将南京公职人员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疏散,对普通居民则发布了"战时妇孺迁移办法",而实际对其缺乏有效的疏散组织。究其原因,国民政府企图通过稳定首都南京社会秩序,向外界展示抗日的决心;所统制的交通工具,忙于军事输送及国府西迁,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疏散。南京城陷后,大量市民滞留南京,日军大屠杀得以上演。嗣后,国民政府吸取了教训,在重点城市开展了人口疏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