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1941年12月25日,正当西方各国在战争阴云下度过沉闷的圣诞节之际,在中国的香港发生了部分英国官兵冲破日军重围,到达中国军队占领区,而后辗转几千里,经印  相似文献   
132.
全面抗战前,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坚决主张抗日,同时又与日关系密切,对日态度明显地具有“两面性”。本文拟究其原因,作一客观、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3.
1937年 10月中旬,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进攻下,华北战场山西的国民党军一退再退,先后放弃了雁门关到平型关的长城防线,退守到忻口(现忻州市)一带布防,战线南移,使忻口会战成为决定山西战局的关键。在这一期间,直到 11月 8日省城太原失陷,近 10万中国军队同侵华日军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浴血奋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其中受国民党第二战区统一指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这次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军队配合作战,取得较好战果的一次重大战役。 断敌交通 绝敌供给   忻口在太原以北 90公里,境内并没有便于…  相似文献   
134.
13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选择具有三重功效:对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的现代启蒙;在民族危难关头的一场民族救亡总动员;指明了中国未来文化的重建方向。  相似文献   
136.
本文认为,中共中央将山西作为华北抗战战略支点的决策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东进战略方针的发展和具体体现,最早源于中央对长征落脚点及战略发展方向的探讨;未来对日作战的需要、军事地理和自然经济条件、红军作战需要足够的回旋空间等三个因素是向山西发展的东出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使红军东渡黄河实行战略展开成为可能;太原失守后共产党八路军成为山西敌后抗战主角,山西战略支点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37.
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九卷本《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这是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德坤教授主持编写的一部二战史力作,是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38.
抗日战争中我党我军争取地方实力派军队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积极主动设立机构,加强与地方实力派的联系沟通;配合对日作战,增强双方军队的互动互信;提供智力支持,在帮训帮育中深化军事合作;加强交流来往,在互动联欢中增进两军友谊。  相似文献   
139.
卢辉  李华 《军事历史》2010,(1):F0002-F0002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排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140.
君威 《军事史林》2010,(12):18-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