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华北民兵》2005,(2):57-5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华北敌后创造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曾被毛主席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10月到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中央北方局以胶北岳区党委等领导机关部分驻在阜平。  相似文献   
42.
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所建立的密营 ,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根据地。它是抗联游击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重要依托 ;是抗联储备战略物资 ,从事后勤补给的基地 ;是抗联安置伤病员、培训干部的后方。当然它与八路军、新四军在关内所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无法相提并论 ,但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3.
本文深入研究探讨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的抗日斗争,对1933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组织状况、抗日斗争活动及其作用和影响以及所遭受的损失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44.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1):20-22
提起蔡廷锴和蒋光鼐两位将军的大名,想必读者不会陌生,而提起张炎的名字,大家就未必熟悉了。其实,张炎是一位与蔡、蒋二将军同时走上抗日战场的著名将领,而他的人生结局则比蔡、蒋两位将军更加壮烈。  相似文献   
45.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在百团大战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他积极协助副总指挥彭德怀进行了战役的筹划准备和组织指挥工作,表现出高超的作战指导艺术,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敏锐分析全国抗战形势,深刻把握中央军委战略方针要求,全面思考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着眼掌握战争主动权,从华北战场交战双方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百团大战的目标、样式和兵力部署;三是充分认识百团大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及时准确地把握作战节奏和重心,正确实施作战指挥。  相似文献   
4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十几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没能有组织地打击日本侵略军,致使其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东北大部国土。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不仅是东北抗日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江桥抗战主要分江桥阻击战和三间房阻击战两个阶段,历时半个月。此次抗战虽败犹荣,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7.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第三战区主力,还造成兵力与时间的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因此,日军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48.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49.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胜利完成跨越十几省、总行程数万里的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50.
在中国东北的抗日前沿阵地上,活跃着一支英勇的国际纵队——韩国抗日武装。他们蒙受亡国灭种之耻辱,肩负抗日复国之重担,英勇战斗,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为世界特别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1931年以前,东北韩侨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复国的军事活动;1931年以后,中韩实现联合抗日,予日本侵略者以更大打击。本文以1931年为界,对东北韩侨1931年前后的抗日军事活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