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新拓展,部队执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不断增多。2010年,我部先后执行了赴吉林打捞化学原料桶和驻地抗洪抢险两大任务。两次抢险救灾实践,  相似文献   
82.
省军区系统编制比较复杂,既有边防部队,又有预备役部队,还有人武部,担负的任务也比较繁多,既有边防战备执勤训练任务,又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务,还要协助地方完成维稳、反恐、抢险救灾等项工作。省军区系统担负任务的多样性为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使“岗位锻炼,实践提高”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立足岗位,强化“练”的观念,不断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83.
徐海峰  赖红林 《国防》2012,(11):72-73
浙江省是遭受台风袭击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军区始终把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防抗台风作为重要职能和任务,积极组织发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台救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抗台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特别是在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在宁波市象山县登陆,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省军区迅速组织全省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10万余人投入到抗台救灾中,帮助转移疏散群众30.2万人、解救被困群众629人、转移各类船舶2366艘、抢运物资2680吨,为降低灾情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防抗台风的实践,对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应急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四川省营山县军地双方着眼应战应急需要,紧紧围绕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新要求和可能担负的任务,把以"应战"为主要使命的国防动员和以"应急"为主要任务的抢险救灾、维稳处突"两条线"予以整合,大力开展"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在国防动员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既有效提升了国防动员能力,也推动了国防  相似文献   
85.
张延民 《国防》2012,(9):14
近日,受台风"达维"影响,辽宁省海城市遭受有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该市人武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全市27个镇区民兵展开自救互救。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575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第一线,解救、转移被困群众1870人,封堵管涌19处、决口4处,加固河堤1650米,清淤道路6000余米,赢得  相似文献   
86.
语录体     
安置政策日渐完善,让退役军人更有尊严,生活更加体面。——军事科学院原副政委冯永生的两会提案道出了现役和退役军人的心声。退伍仪仗兵已经连续7年实现100%就业,一些"关系"单位已把下年度的退伍兵"预约"了。——三军仪仗队大队长刘士胥说。仪仗兵过硬的军事和政治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军营无小事,踢好正步,好找工作。不要等到抢险救灾时才想到解放军,  相似文献   
87.
"王连长吗,1小时前营里给你打的‘催归电话’取消,你就在家安心休假吧……"中央军委批准颁布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休假探亲规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官探亲休假规定》都强调,除国家发布动员令以及执行作战、抢险救灾、等级战备等任务外,一般不得召回正在探亲休假的官兵;  相似文献   
88.
彭仕安 《国防》2012,(2):63
信息时代,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军分区系统既是军队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地方党委军事部和政府兵役机关,是联结军地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89.
近日,清原县人武部针对赋予民兵应急分队“防突维稳、抢险救灾”等使命任务,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在民兵训练基地进行了擒拿格斗、警棍盾牌术、轻武器射击、防火等课目的训练,强化了民兵应急分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0.
汛期临近,河南省南阳市苑城区人武部对抢险救灾工作科学筹划,早部署、早行动、早防范,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