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活跃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中央特科,担负着中国共产党情报、政治保卫和除奸的重任。其第3科"红队",主要以暴力手段惩恶除奸,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维护革命利益的有力拳头。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解放战争后期文电署名"军委参"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军委参"的理解与标注,应视使用"军委参"成文的拟稿者、签批者的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认定为"作战部"。  相似文献   
13.
吴海华 《政工学刊》2014,(11):30-31
人类战争史揭示着一条铁律: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军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习主席也反复强调"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我理解,军队的样子,就是要能打仗、打胜仗,就是要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和作风。作风和战斗力紧密相连、如影随形,具有服务目标的统一性、生成机理的关联性、内在要求的一致性。以战斗力标准来衡量,当前最现实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四种不良作风。  相似文献   
14.
仲华 《军事史林》2014,(6):29-34
孟良崮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场血战。这一战,从时间上说,发生于我军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和展开局部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从形式上说,结合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阵地战,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交锋;从效果来说,我军全歼号称国民党“御林军”、“模范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开创了在敌人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人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粉碎了敌人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积极推进了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正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根据中共中央"边打边建"的方针,新中国的军队将战场作为演习场,以实战锻炼各技术兵种。通过这场战争,人民解放军的特种兵建设从很低的起点上起步,有了飞速发展,与当时世界先进军事科技水平的差距大为缩小。国内解放军野战部队和入朝的志愿军,都以发展炮兵为重点。在世界战争史上,由以枪战为主过渡到以炮战为主,是军队实现近代化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中,中国军队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徐焰 《国防》2014,(2):76-78
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雄壮的歌声与今天的人们虽已渐行渐远,但东邻半岛那片"三千里江山"以及长眠在那里的十几万志愿军烈士,却一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梦里情怀。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上曾庄严地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辉煌胜利,终于把这种"站起来"的口号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军时期的闽西军区和福建军区的关系,在一些权威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福建军区由闽西军区改称,有的说福建军区与闽西军区没有关系.经考证,两者是同一个机构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名称,闽西军区即福建军区.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作为右路先头部队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第13师作为该纵队的先头师,经过17天连续行军,越过喜峰口到达三河县后,长途奔袭并解放北平西北的军事要点沙河镇和红山口.尔后和该纵队其他部队一起抢占丰台,并在一天之内打退国民党军3次大规模反击,切断平汉与北宁铁路,封闭了北平守军的陆上南逃之路,提前50多个小时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为东北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军长祁致中就是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很典型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如今60多年过去,随着相关资料的解密披露,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研究思考这场战争,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示.其中志愿军伤亡数字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方面.在该问题的研究中,一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争议,如《尊重每一个生命》.本文就是针对这篇文章提出不同观点,批评该文的谬误之处:一是混淆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扩大志愿军作战伤亡数字;二是扩大志愿军牺牲人数也是由于混淆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造成的;三是对战争的性质认识有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