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2010年度征兵工作结束了,又一批大学生应征进入军营。大学生士兵组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自身弱点。必须有针对性地搞好大学生士兵的教育管理,使其成为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22.
光善福  钱伟 《国防》2012,(2):46-47
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保障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有力举措,是"十二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紧贴实际、科学筹划、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切实走出一条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国防动员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23.
徐赞军  陈志军  曾宇 《国防》2012,(3):43-45
强大的战斗力是军事力量有效履行职责、完成使命任务的先决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战斗力生成模式不同。冷兵器时代,物理能是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热兵器时代,化学能成为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信息化时代,信息能主导战斗力生成。新形势下,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特点规律,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科学推进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  相似文献   
924.
贾志军  胡波 《国防》2012,(7):44
山西省长治军分区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开发信息化建设平台,助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他们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落实,完成了军内系统、国防动员、地方政务等网络建设,实现了网上指挥、办公、训练、教育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指挥自动化水平和应急应战能力。针对民兵指挥训练手段落后,严重制约应急应变能力提高的现实,军分区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两级机构统一购置了移动通信指挥车、单兵图传系统和卫星联络设备,建成了集卫星、380M集群、短波、3G等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民兵应急应战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相结合、集群指挥与定向指挥相结合,解决了军分区、人武部系统  相似文献   
925.
要快,就像让子弹穿上隐身衣。暗房内,漆黑一团,寂寥无声。中士李增援凝神屏息,轻挪碎步,黑洞洞的枪口随着他警惕环视的目光快速闪转。突然,右前方、右后方几乎同时闪现两个鬼魅般的身影。"呼、呼……"电光石火之间,李增援摆头、转身,枪响靶落,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926.
金牌,对于达志喜来说,包含着太多的故事。"啪、啪、啪……"只见一名上士在100米距离上边射击边变换位置,伴着15声枪响,15个拳头大小随风飘扬的气球全部爆开。前来过军事日的80余人被深深震撼,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这名上士就是被官兵誉为"金牌枪王"的警侦连侦察班班长达志喜。今年,  相似文献   
927.
宋中贵 《国防》2012,(10):18-20
坚持协调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走科学发展之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军事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对军队战斗力及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队及其后备力量的根本职能任务是一致的,对战斗力建设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目前,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的观念滞后,现役部队与民兵预备役队伍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意识还没有牢固确立,以"大陆军"为主和以人力物力动员为主抓战斗力建设的传统思维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而严重制约着后备力量战斗力水平整体跃升.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确立新理念,走开新路子.一要着眼后备军与常备军协调发展抓战斗力建设.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同步动员、同时使用是必然趋势.必须树立同步跟进、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观念,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科学确定后备力量的职能任务、规模数量和建设标准,建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与现役部队相衔接的后备力量体系,实现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由"自主独立"向"整体互补"转型.二要着眼规模与质量有机结合抓战斗力建设."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强大"不只是对"量"的需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必须确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同时,着眼信息化战争需求,以信息化人才、装备、技术为支撑,大力加强质量建设,实现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928.
程宝根 《国防》2012,(7):64
新形势下,要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形势,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调整民兵职能任务、优化民兵组织结构、改革民兵军事训练. (一)职能定位向支援保障转变.破除充当现役部队"二梯队"、直接参战"预备队"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把主要任务定位在"防、修、供、保"等支援保障行动上.任务对象由直接参战为主向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机动过境部队和目标协防部队遂行任务为主转变;任务重点由人力物力财力等常规支援保障为主向科技信息和装备技术支援保障为主转变;任务样式由动员支前为主向警戒勤务、交通管制、机动支援、抢修抢救等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929.
黄保民  吕宏  任丰乐 《国防》2012,(5):43-44
以优化调整体制编制促进转变.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加快转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坚持结构功能统一定律,调整预备役部队组织结构.要遵循“精干、合成、高效”的原则,采取“按信息能力编组、按信息需求联合”的方式,以现行体制编制为基础对预备役部队进行多能化编组,谋求人与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战斗力资源的最佳配置.要按照面向任务、模块编组、按需组合和职能集中、业务合并、高效集成的原则,压缩单业务单系统单要素保障力量,增编电磁频谱管理、信息网络攻防等特种专业等新要素力量,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930.
王永平 《国防》2012,(9):35-36
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是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必须与军队建设发展相适应,加快推进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为军队战斗力的生成与提高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