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针对应用层组播报文转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应用层组播转发速率的新机制.该机制降低了应用层组播报文从主机内存到网卡缓冲区之间数据复制的次数,节省了CPU处理开销.理论分析表明该机制能够降低应用层组播延迟和提高应用层组播转发速率.实验验证了该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2.
卫星通信网运控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系统,它使用CORBA中间件来解决分布式系统的异构问题。在研究DAC、MAC、RBAC等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组的用户访问控制(GBAC)策略,提高了运控系统的访问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卫星网络组密钥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个可认证的基于门限秘密共享的组密钥管理方案.结合卫星网络的动态拓扑结构特点,将地面站作为组成员的身份注册中心,以实现对组成员的身份认证,确保节点的合法性.为了提高组密钥的生成效率,选取≠一1颗可见时间长的卫星构建组密钥份额分发中心,降低了组密钥联合生成过程中的通信量.组密钥协商无需安全信道,节省了系统资源.安全性及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而且还具有计算和通信量小的优点.参数分析表明,门限值k与组密钥更新周期T是影响方案安全性的2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4.
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可获得良好的目标方位估计性能,但其方位分辨力仍受限于阵列孔径.为进一步提高目标方位分辨性能,在MVDR自适应波束输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分辨后置处理方法.在两目标方位不可分时,仿真构造两个目标的阵列输出空间方位谱,通过搜索两目标的方位和幅值,与真实数据的空间方位谱输出作匹配处理,从而获得目标的方位估计.实验室仿真及海试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加速度计取代陀螺仪作为惯性测量元件构建的无陀螺惯导系统(GF-INS),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惯性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GF-INS加速度计的输出方程,提出了基于统一方程的GF-INS解算的一般过程,并进行了理论推导。研究表明,不同加速度计配置方案只是选取了不同的参数,解算本质是一致的。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GF-INS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冗余捷联惯组是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重要设备,需要对其进行故障检测和隔离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应用的故障检测算法需要进行有效性评估。由于惯组器件配置和故障形式的多样性,所有故障情形进行逐一测试不可能的,因此提出利用正交试验法安排实验,对广义似然比故障检测算法进行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正交试验实现了故障情形的良好覆盖性,有效减少了试验次数,并且从测试数据中验证了故障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全信息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基于速度误差信息观测捷联惯导初始对准在静止基座情况下,存在着对方位信息观测性差,对加速度计常值零偏无法观测等问题。从粗对准的思想出发,提出增加等效陀螺仪信息作为观测量的全信息初始对准方法。给出了观测量增息的方法及观测方程。采用逐步增息的方法,通过观察可观测性矩阵秩及奇异值分析方法对三种量测方法的观测性和观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引入陀螺仪信息量测后,系统的方位误差观测性和加速度计常值偏置的观测性得到了提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常规方法,对方位误差的估计精度及估计速度的提高效果显著。这对于在静止基座下缩短初始对准时间和提高对准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舰载捷联惯导动基座 F-QUEST 初始对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基于惯性系的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方法信息利用率不高及矢量观测选取不确定性导致对准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舰载捷联惯导动基座滤波四元数估计(filter quaternion estimation,F-QUEST)对准方法。构建了捷联惯导动基座初始对准模型,并利用姿态矩阵链式法则将惯导初始对准转化为姿态确定问题,进而采用 F-QUEST 算法求取姿态矩阵以实现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车载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新方法具有更高的对准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水平姿态角误差只需3 s 即可收敛到0.01°。  相似文献   
109.
地炮火控系统一次调炮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是速度战 ,要求速战速决。实现一次调炮能缩短地炮火控系统的调炮时间 ,提高整个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对地炮火控系统的一次调炮模型和控制方法作了介绍。通过一次调炮与二次调炮的比较 ,进一步证明了一次调炮的先进性。一次调炮模型适应任何压制兵器系统。  相似文献   
110.
2012年11月18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申报的《陆用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立项批复,列为2012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主旨是切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纲要》,推动产学研用密切结合。支持的范围主要是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方向,加速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项目,总经费强度通常在千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