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从“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神秘太空的探索与追求。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一次拔地而起,直冲寰宇。承担中国探月工程“落月”使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这里奔向月球。  相似文献   
152.
2013年1月起,兵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2012年的月人均1921元提高到2130元左右。截至目前,兵团已连续9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据悉,此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分为普调和特调。普调是根据缴费年限长短,对符合养老金调  相似文献   
153.
蝶形天线在探地雷达中已有广泛的运用,但其辐射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将近70%的辐射能量是以有碍目标探测的拖尾的形式存在。为了保证探测性能,传统上可观的拖尾能量往往以阻抗加载的方式被吸收掉。本文研究发现,当选择双极性单周波作为激励脉冲时,通过优化天线长度可以实现拖尾能量的有效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蝶形天线的辐射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较远的探测距离上本文方法可以将辐射效率提高近100%。通过实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文所提的方法易于工程实现,工程应用价值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4.
主人公小传张利锋,1972年7月出生于山西宁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在读)。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晋城市城区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城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在担任晋城市城区国防动员会主任期间,用真挚、朴实的行动在太行南麓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爱武新曲。  相似文献   
15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让国人备受鼓舞。在大家关注、转评、点赞"出差三人组"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就是我国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的邓清明,23年来他坚持做一件事追一个梦,但直到现在都还是备份而无缘"飞天"。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每天都坚持训练,他说:"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在为邓清明执着追梦的故事感动之余,也应该从他的心路历程中读懂这么一个道理:军人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必须随时保持战斗的状态,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6.
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绕月探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严细慎实、不懈探索、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授予8个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全国妇联决定,授予7名先进个人和3个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本刊选登其中几个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以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高贵品质,激励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57.
嫦娥奔月,万众欢腾!在诞生了"东方红一号"和神舟飞船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辉煌再次被创造,"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用三年的汗水、心血与智慧把梦想变成了现实,用成功报效了祖国与人民!  相似文献   
158.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159.
回:探月的飞越——九天揽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月球进行探测,去不易,回更难。在几十万公里外的太空,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有去无回,这就是探测太空的严峻挑战。不过,面对这种挑战,人类的回答是:决不停止探索的脚步!  相似文献   
160.
在发射和奔月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再接再厉,继续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大力协同,扎实工作,确保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曾培炎、郭伯雄、徐才厚、曹刚川等领导分别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指导并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