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飞去了,"嫦娥";飞去了,"嫦娥一号"卫星;飞去了,中国人民开展月球探测的雄心!乘着"长三甲"运载火箭,乘着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浪,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风!带着20多只"火眼金睛",带着30曲华夏之声,带着中华儿女出征宇宙的夙愿!成功地进入奔月轨道,成功地进入绕月探测轨道,成功地进入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幻境界!  相似文献   
912.
巾帼受急命2005年,牵动亿万国人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进入实质性的研制阶段。此时,有专家提议,在"嫦娥一号"上,采用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方式,从月球轨道向地面回放乐曲,让"嫦娥一  相似文献   
913.
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月球的漫长旅途中,要经过许多关键环节,而第一个关键点就是发射,这个环节是由被誉为"金牌火箭"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完成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首先送入近地点200  相似文献   
914.
童年时,神话中美丽的嫦娥仙子,衣袂飘飘,飞向月宫的传说,总能让人充满遐想。2007年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开始她的首次奔月之旅。漫漫长路,38万多公里的行程,是谁为她铺就了一条满是鲜花的路?  相似文献   
915.
采访罗巧军副总师时,她带着仆仆风尘刚从试验场回来。提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感受时,罗巧军意味深长地说:"在靶场聊天的时候,我盘点了近20年来在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动机研制中的工作,最令人欣慰的有两件事,一  相似文献   
916.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917.
从天基闪电监测地面分系统的建立入手,构建了适合我国天基闪电监测需求的地面应用系统总体方案,并从系统基本任务、系统功能、系统组成、硬件配置及软件信息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18.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919.
天基反卫星攻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反卫星导弹动能杀伤弹头的机动性能对反卫星作战的影响,建立了反卫星导弹的动能杀伤弹头的六自由度模型.对动能杀伤弹头的六自由度模型进行仿真,通过讨论不同可用过载下动能杀伤弹头的攻击区特征,总结动能杀伤弹头的机动性能,提出了天基反卫星的前置攻击模式.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攻击模式更有利于天基反卫星的实现.  相似文献   
920.
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测控网是卫星导航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讨论国内测控站的布设问题,采用网格计算方法分析国内测控站对导航星座的可观测性。引入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DOP和定轨中的法矩阵条件数,分析测控网对导航星座的观测几何结构强度以及测站位置分布对轨道确定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我国有限的国土跨度和航天测控资源可以确保对导航卫星的测控任务的完成。对在国外布设测控站进行讨论和仿真,结果说明位于国外的测控站(如可在澳大利亚的珀斯设站)的加入能明显改善观测的几何结构强度、提高导航卫星的轨道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