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炮兵实施机动是提高其生存能力与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从集结地域至待机阵地机动阶段由于距离对方近、暴露时间长,是对方毁伤火力种类最为丰富和威胁最大的阶段.以行进中的自行与牵引炮兵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阶段火箭子母弹攻击时的毁伤概率,计算了相应条件下的毁伤概率值,描述了毁伤概率与航路角、行进速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92.
采用模拟法计算空投鱼雷反潜命中概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命中概率是鱼雷武器作战效能的重要内容,是武器装备研究和作战使用研究的必要依据.通过想定机载空投鱼雷作战使用过程,对其要素和步骤进行数学抽象,分析确定鱼雷投放参数以及对复杂声学计算进行合理简化并建立仿真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机载空投鱼雷反潜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593.
以对防空导弹雷达的杀伤概率作为攻击机对防空导弹的毁伤效能指标,分析了攻击机利用反辐射导弹和辐射源定位/攻击两种方式打击敌方防空导弹雷达的作战过程.针对两种打击方式分别给出了其相应的杀伤概率模型.最后,举出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反辐射导弹杀伤概率、攻击机发现目标概率和进入目标概率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4.
10月18日至24日,武警部队文化工作站站长会议暨武警部队影视技术兵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来自武警部队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直属学院文化工作站站长和负责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及参加影视技术兵技能竞赛总决赛的选手共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2支参加影视技术兵技能竞赛总决赛的选手分别就理论考试、知识竞赛、网页制作、故障排除、放映及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激烈角逐,  相似文献   
595.
现代海上军事斗争中,舰空导弹系统群的作战效率极为重要,对其研究也摆在了突出位置.应用排队论对舰空导弹系统群的作战效率进行了评定,简述了排队论的原理,运用排队论方法分析了影响舰空导弹系统群作战能力的因素,估算了系统群受干扰时拦截概率,并绘制了拦截概率和突防概率曲线,得出了3点结论.  相似文献   
596.
从干扰激光导引头搜索和识别制导信号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对干扰信号重复频率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所需的重复频率可以小于以往要求.利用激光制导武器光电干扰仿真系统,以某型采用比例导引规律的激光制导炸弹为仿真对象,研究了当干扰信号的重复频率略小于波门宽度的倒数时,对激光制导武器进入制导飞行后的干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段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干扰概率.  相似文献   
597.
反舰导弹对目标信息迟滞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信息迟滞(延误)情况下的导弹攻击是导弹超视距攻击的一种常态。以直升机引导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攻击为例,在全面分析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射击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对目标信息迟滞对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导弹超视距攻击的引导与实施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598.
599.
600.
电子战环境下组网雷达检测性能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布式检测中的最小错误概率准则分析了组网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性能,将雷达受干扰的程度分为无干扰、局部干扰和全部干扰,并研究不同干扰强度下组网雷达数据融合中心对目标的检测概率.最后,就不同干扰强度对组网雷达的影响以及数据融合中心与单站雷达之间检测性能作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