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黄露 《中国军转民》2022,(14):29-31
“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大学生付诸爱国实践,推动大学生传承爱国精神的现实需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继承、弘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着眼点,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为主要抓手,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2.
B站作为中国年轻一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将成为高职院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新场域。依托B站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充分考虑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路径,从思想引领、队伍建设、内容优化以及学生参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利用好B站这一新平台,推动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643.
王蕊 《中国军转民》2022,(20):23-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高校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强烈号召,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探析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加强劳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44.
樊洋 《中国军转民》2022,(22):70-71
骤然打响的疫情防控狙击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挑战。高校基于疫情防控下的新形式、新特点,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采用云端课堂、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VR情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疫情思政”教育,进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45.
646.
本科教育是培育高阶人才的重要源泉,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理念疏散,本科教育地位偏离,其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松散、学习自主权受限、课堂挑战性不高、学习使命意识淡薄等问题。就此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的办学逻辑、秉持育人本真,重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制定"打造金课,合理增负"的教学规划及构建高校本科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强化路径。  相似文献   
647.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就抓实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扎实举措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648.
乡土课程作为乡土文化的承载体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乡土课程在学校课程中不仅对乡土文化传承、学生乡土意识培养、乡土认同以及乡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在课程开发方案设计上要具体可操作,保障乡土教育目标实现;在内容上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实施上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培养乡土教育的师资;在评价上要注重全面多样性,建立可持续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