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征兵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优质军事人力资源需求.然而,与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的形势相比,征兵制度的改革力度还应继续加大.笔者认为,目前重点要从树立新型服役观、发挥利益机制杠杆作用和完善相关法制规范的角度,对征兵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72.
王珉 《国防》2009,(10)
党管武装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政治优势和根本原则.当前,国际国内虽然保持总体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和一些邪教组织活动也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73.
今年以来,征兵工作进行了许多实质性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征兵工作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满足了部队建设需要.但征兵工作改革是一项全新任务,也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必须防止消极等靠和坐而论道,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工作谋划.  相似文献   
74.
凌峰 《国防》2009,(10)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应急应战需求为牵引,切实搞好建设和工作统筹,着力抓质量上台阶、抓重点促全面、抓规范求实效,努力建设政治坚强过硬、组织健全巩固、队伍素质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制度规范有序、战备工作落实、作用发挥明显的国防后备力量体系.  相似文献   
75.
8月28日,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组织召开武警学院2009年新增“出入境边防检查”、“抢险救援”和“部队政治工作学”三个本科专业专家论证会。会上公安部人事训练局院校处陈延超处长介绍了公安类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及申报要求,时景秀副院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及新增本科专业的前期论证工作,三个专业负责人张保平、李建华、刘德全分别进行了陈述发言。训练部部长马金旗等有关部系领导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6.
执行新的预算编制制度后,总部应尽快审批工程预算指标,各级部队要制定不按计划施工、不遵守工程预算的处罚规定,要加强财务部门的工程建设经费管理力量,增设战备工程预算机构。  相似文献   
77.
探索从非军事部门中征召技术士官的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仲飞  陈俊华 《国防》2002,(11):37-38
根据新《兵役法》的有关规定,军队士官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征召,这是我军士官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为确保这项改革取得应有的成效,就必须积极探索一条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征召专业技术士官的路子.  相似文献   
78.
文章对美军越战后的军费调整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分析了其军费调整对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应借鉴美军经验:一是构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框架;二是军费配置应兼顾长远与近期,军费投向重点应调整为“装备发展与教育训练并重”。  相似文献   
79.
陈奎元 《国防》2002,(9):8-10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就必须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大力推进党管武装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80.
王公启 《国防》2002,(12):47-47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适龄青年流动性大,分散面广,准确掌握应征青年的现实表现更加困难了。在城区,由于企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的固定工为主转变为以临时工、合同工为主,在用人上由过去的单位选择为主转变为双向选择等等,使城镇青年的就业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目前,对适龄青年进行兵役登记和管理,是由兵役机关通过乡镇、街道、基层人武部进行的。由于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认为征兵工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