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空对空多机协同攻击多个目标的战术决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简要介绍多机协同攻击多目标的基本概念、战术决策、目标分配及攻击排序方法。最后用数字仿真(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本文在引入“计算航向”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列出了CCRP对地攻击原理的计算公式。并由此计算出描述投放点相对本机位置的⊿K 与⊿t 两个量。⊿K 表示在当前的攻击条件下“计算航向”与实际航向之差,“计算航向”表示本机若在当前沿该航向按给定条件飞行,则经一定时间⊿t 后即可到达正确的投弹点。  相似文献   
155.
导弹攻击是舰艇编队海上行动的主要作战样式,其导弹攻击效能的评估十分重要。首先建立了舰艇编队导弹攻击作战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介绍了评估舰艇编队导弹攻击效能的一种新方法——优序法,该方法应用简单,既可以处理定性问题,又能处理定量问题。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验证了优序法比较适合于对舰艇编队导弹攻击效能进行评估。通过对舰艇编队导弹攻击效能的评估,可以有效地选用合适的舰艇编队样式。  相似文献   
156.
根据舰舰导弹攻击时使用雷达方式的不同,可将舰舰导弹攻击主要归结为三种样式,即其他兵力引导攻击样式、被动雷达攻击样式和主动雷达发波攻击样式。衡量各个攻击样式优劣主要考虑攻击的隐蔽性、命中率和发挥武器最大射程等三个因素。为此建立舰舰导弹攻击样式选择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从衡量各攻击样式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出发,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以其他兵力引导攻击为最佳攻击样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防空反导体系网络模型,运用实时节点度优先的蓄意攻击方式,对防空反导体系网络的抗毁性进行分析及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防空反导体系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对蓄意攻击较为敏感,可采用低度数加边的策略来提高网络的抗毁性。仿真结果对网络抗毁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8.
针对传统导弹攻击区解算方法忽略双方态势变化等问题,提出运用深度置信网络的导弹攻击区分类模型。根据导弹命中情况与目标机动间的关系,将导弹攻击区划分为五类。通过分析影响导弹攻击结果的态势参数,构建导弹攻击结果预测模型。在实验部分,结合重构误差和测试错误率确定深度置信网络的网络结构,通过逐层提取数据法分析模型参数特征并且讨论微调数据的采样方式。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有效性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深度置信网络运行速度和预测准确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9.
研究Boura等和Derbez分别提出的不可能差分分析时间复杂度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攻击过程优化密钥排除的步骤,给出不可能差分分析实际攻击的时间复杂度计算的改进公式,进而利用两个分组密码算法模型将改进后公式计算的实际结果分别与Boura等的公式和Derbez的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oura等的公式计算结果既可能高于优化公式的实际分析计算的结果,也可能低于优化公式的实际分析计算的结果,而在轮子密钥独立时改进后公式的实际计算结果是Derbez公式的计算结果的2-1.2倍。  相似文献   
160.
为进一步缓解盲源分离算法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首先在自然梯度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融合动量项改善算法的收敛速度,基于分离性能指标的步长自适应减小稳态误差;然后,给出了所提算法的模型图,同时考虑分离性能和计算复杂度,选择合适的融合动量项算法,并设计了算法的近似最优参数,有效避免了算法的分段收敛;最后,合理选择步长与动量项的权重系数,有效改善了分离性能与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并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