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张珊 《中国军转民》2024,(4):177-178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资源,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下,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是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思想观念的重要路径。本文从红色资源特征出发,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例研究了红色资源价值,结合当前教育机制提出了红色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推动教育理念更新,丰富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式,做好红色教育、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62.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是关键,但是其他课程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的提出,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强调其他任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协同合作,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政治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从实践层面推进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当前,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这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和提升育人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应协同所有教师,深化对“三全育人”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全过程育人链,融汇全方位育人空间,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有序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6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公安院校加强《野外生存》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促进《野外生存》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以“警察野外战术”为例,深入研究“一流”课程视域下《野外生存》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公安院校”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4.
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的价值正在被广大的教育研究者重新认识和评估。因此,采用教育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让数据发声,指导教学。研究通过数据特征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四个角度展开。结果表明:该高校网络课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保证课堂任务的完成;课程群体划分为优秀学习者、普通学习者和风险学习者三类;课堂内相关学习因素之间呈现一定正相关性,但是网络课堂行为与线下考试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关性;讨论区中呈现教师为中心的“问题式”讨论。  相似文献   
65.
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需要切合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要求,不断推动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培养出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治素质更好、技术水平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6.
本文是关于《中国革命史》课实施“微缩专题教学法”的系列论文之三,着重从学科建设角度,就如何发挥人生观教育功能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一条通过实施“微缩专题教学法”来对学员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对青年学员进行人生观教育是中史课的根本教育功能。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实施“微缩专题教学法”,是中史课发挥人生观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对教员具体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从历史知识、专题讲授和考核评估三个部分,就如何发挥人生观教育的功能问题,作出了切实可行的论证。  相似文献   
67.
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军校学员的心理特点,探讨了课程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律,总结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8.
课程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开展优秀课程评估,对促进教材建设,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魏龙吉 《中国军转民》2023,(23):163-165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高“三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为例,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法详细论述。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系统性设计,路径不明晰;缺少精准学情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难以测量,评价结果缺乏精准等现实困境,基于教学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赋能、三层协同、双向融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数据要素的诊断、反馈、改进与提升功能,探索协同、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具科学性、适切性和推广性的实施路径与评价依据,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0.
崔海燕 《中国军转民》2023,(22):147-148
提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深入参与性与深度互动性为特征的师生协同发展的“三段参与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课前参与教学设计、课中参与教学实施、课后参与教学实践构建全过程的学生的“学”的“32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教师的“教”的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