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基于相对密度的增量式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聚类的相对性原则:簇内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对象则相反,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密度的增量式聚类算法,它继承了基于绝对密度聚类算法的抗噪声能力强、能发现任意形状簇等优点[1],并有效解决了聚类结果对参数设置过于敏感、参数值难以确定以及高密度簇完全被相连的低密度簇所包含等问题。同时,通过定义新增对象的影响集和种子集能够有效支持增量式聚类。  相似文献   
642.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灰色聚类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指标是多样的,而且意义不同、量纲不同,且指标的实现值往往在数量上悬殊很大,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解决作战效能综合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和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解决此问题,给出了应用的一般步骤。以某型水陆坦克为例,对其改装前后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为其将来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643.
杨芸  李雪青 《国防科技》2023,(1):47-53+135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进军事智能化建设,人工智能向军事领域渗透的步伐逐步加快,引发军事领域新一轮变革,推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的新方向演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例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化战争形态发展的影响;将智能化战争划分为算法战争阶段和类脑化战争阶段两个阶段,并从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作战样式等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分析算法战争的局限性及类脑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各科技企业均十分重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相关研究,智能化战争未来将从当前的算法战争阶段进入到类脑化战争阶段。  相似文献   
644.
为解决类D形截面战斗部装药能量输出均匀性差的问题,设计并优化了多点起爆方式,基于AUTODYN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起爆方式下类D形截面战斗部爆轰波的传播过程,分析破片速度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状对装药能量输出均匀性的影响,探讨在最优的起爆方式下不同长径比对装药能量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点起爆,三点起爆条件下破片速度最高615 m/s,且飞散同步性提升60%。随着异形截面形状对称性增加,装药能量输出均匀性明显改进。随着长径比的增加,战斗部中部破片平均速度提高67.4%,飞散同步性提高56.6%,且装药能量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645.
646.
647.
为了研究空间系绳系统展开过程中末端星的姿态运动,采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展开及末端星角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析展开阶段末端星的姿态动力学特性。建模时将系绳末端连接的母星与子星视为尺寸不可忽略的刚体,且母星质量远大于子星质量,系绳视为有质量的刚性杆。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分析系绳系统的展开过程,研究影响末端星姿态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姿态角初始扰动以及末端星动/静不对称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绳展开时末端星姿态角初始扰动及动静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姿态角失稳,出现系绳缠绕星体的情况。仿真结果可以为展开阶段末端星姿态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8.
提升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DLC)膜在被保护基底上的附着能力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前期设计的Cu基多层DLC膜有效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LC/SiC循环层中两者厚度比例对膜层的附着性能、纳米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以优化结构、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所需的膜层性能。纳米划痕和压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DLC层与SiC层厚度比例的增大,多层DLC膜在Cu基上附着性能逐渐降低,但当厚度比小于2.3时,仍接近厚度400 nm的单层DLC膜在Si基上的附着性能;Cu基多层DLC膜的纳米硬度逐渐提高,同时,耐磨性接近纯DLC膜。  相似文献   
649.
不同的作战条件对导弹命中精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评估对空导弹在整个作战空域的命中精度,实际是复合总体条件下不同空域异方差数据的整体检验问题。对空导弹攻击不同空域目标的实际试验数据通过适当的坐标转换,在相对坐标系下确定了试验样本在复合总体下的误差分布;建立了异方差数据的整体检验效率函数,得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与不同鉴别比所对应的拒真风险和纳伪风险,解决了复杂总体条件下极小样本的整体评估难题。  相似文献   
650.
在立足于作战指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作战指挥协同要素,研究了信息作战指挥协同要素与指挥协同能力之间的映射关系,设计了信息作战指挥协同效能指标体系,利用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对各级指标进行灰色聚类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针对查找信息作战指挥协同活动中存在的短板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