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一师、阿拉尔市迅速组织学习,掀起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一师、阿拉尔市党委要求,学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要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兵团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中央精神、新疆区情、兵团使命的认识,更好地统一干部职工群众思想和行为,指导维稳戍边和屯垦戍边实践。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把推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纳入新疆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党的治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确保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新疆和兵团工作时指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既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要用先进文化凝聚民心。"特别指出:"文化交流是最根本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这项工作是  相似文献   
13.
在祖国2.2万余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军人。他们每天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界线。他们与外军会谈会晤、联合巡逻、反恐演练、参观互访、互通边情、文化交流。他们严谨地处理着每一件边境涉外事务。人们通常称他们"边防会晤官"。他们职务不高,但责任重大。他们既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生活》2011,(11):13
一个回眸,还是一个笑颜,部是那么的珍贵,这是他们留在中国的印记。他们的身影闪现在学院的各个角落,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山川大地。学习、交流、聚会、婚礼……斑斓的生活,快乐的学习,精彩的中国留学之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和我军涉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日益增多,有效实施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不断加强对外军事文化交流,对于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传介绍我国国防外交政策,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军先进军事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时起,历经2000多年,内地和新疆的经济、文化交流绵绵不绝,政治凝合不断加强。汉朝治理新疆的模式,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疆地区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军事、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与内地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清明时节祭无名,风音伴我韩国行。无言无语无泣声,英灵何时回国中?"这是2012年清明孤身前往韩国扫墓的北京中朝友联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王辉,在志愿军墓前写的一首诗。"现在团里正在筹备迎接第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任务,急需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担当礼仪兵,你想不想参加?"电话里,指导员刘畅只是随意征求下意愿,正在山东休假的下士姜超就丝毫也没有犹豫地答应:"我  相似文献   
18.
辽宁     
《兵团建设》2010,(2):46-46
辽宁省位于华东地区南部。东北接吉林省,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西邻河北省,东南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省人口稠密,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民族迁徙、屯田以及朝代更迭,民族成分复杂,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人口占到16%。多民族的背景也造就了辽宁文化的多样性。历史上的辽宁.一直延续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兵团建设》2014,(10):6
正主持人语:"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连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新疆、兵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兵团上下广泛传播,成为各族干部职工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过辉煌历程,兵团在接受掌声的同时,也在面临难关:能不能突破发展瓶颈?能不能安全驶出改革深水区,开始现代化新航程?能不能继续破解民生难题?回答这些问题的只有两个字——"突破"。只有不停突破,方能站得更加高远;只要不停突破,兵团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灿烂。突破,提高维稳戍边能力、推动建立兵地一体的维稳机制。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