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弹道导弹的突防与拦截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简述了弹道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在介绍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的基础上 ,针对其使用的拦截手段 ,重点分析了弹道导弹可采取的突防措施。  相似文献   
62.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主要阐述该系统的主要组成、功能、特点、进展及系统部署设想  相似文献   
63.
孙茵 《政工学刊》2018,(1):10-11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习主席深刻强调,军队必须走在前列,关键要实。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重要的是要抬升站位、强化担当、注重实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部队落地生根。一、坚持把高举旗帜、维护核心放在首位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4.
敖锋  焦新平 《国防科技》2018,39(3):045-049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权力分散,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文化安全维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要变化。与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文化安全有关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安全斗争的主战场。如何直面挑战,着力维护网络文化安全,提出队伍建设、舆论阵地和平台建设、维护手段、思维和素养、机制和法规建设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65.
张羽  郑宁  曲豪彦 《国防》2016,(7):7-11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宪法、国防动员法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国家安全动员能力之概念、要义和构建措施,旨在满足国家战略拓展中面临的多种安全需求,为国家和平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动员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66.
赵鲁杰 《国防》2016,(10):28-31
先秦时期的国家安全理论与丰富实践,蕴藏着中华民族统一和谐、生生不息的历史大智慧和治国安邦之道,形成了传统中央王朝国之大防与治安中国国策大方向,于今仍发挥着启迪现实和决胜未来的效用.  相似文献   
67.
3月28日至30日,学院院长马金旗应邀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警察院校长论坛暨执法能力建设圆桌会"。会议由公安部主办,云南警官学院承办。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1国负责警察培训事务的主管机构负责人和警察院校长,公安部相关业务局,云南省公安厅,国内相关警察院校、培训机构负责人参加  相似文献   
68.
2月17日,兵团党委六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兵团"十三五"规划以全新的架构、全面的视角、科学的规划统筹全面布局,是指导兵团五年发展的总遵循,符合新常态。学习会议精神,我们欢欣鼓舞,谋自身发展,顿感责任重大。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十四师、昆玉市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做到"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十  相似文献   
69.
《政工学刊》2010,(6):42-42
心理减压方法无奇不有,本文介绍几种不同国家流行的心理减压法。  相似文献   
70.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百姓幸福安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