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攻坚”是指摧毁敌人各种工事、掩体或依仗的建筑物,杀伤隐蔽其中的有生力量,清理各种障碍、打开前进通道的作战行动。攻坚作战在城市、山地作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事、掩体火力密集,使用传统的炸药包、爆破筒等攻坚武器往往造成大量伤亡。火炮、大口径机枪及无后坐  相似文献   
72.
王辉 《国防科技》2002,(4):64-6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起,一大批高技术群体骤然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大量的信息化武器装备进入战场,使战场的面貌日新月异,由原来的陆、海、空单一独立的战场,发展成为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多维化战场。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高技术战场面貌将又呈现那些高技术特色呢?  相似文献   
73.
肖鹏 《国防科技》2002,(3):50-51
前不久发生的炭疽病毒袭击事件搅得美国人坐立不安,同时也震惊了全世界,现在人们才真正明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一直就有一个恐怖幽灵在游荡,那就是生物武器。应用生物武器作战可谓是源远流长。比如在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731部队就已经在中国战场大量投入使用了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74.
张畅  于龙  熊飞 《国防科技》2002,(6):29-3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并第一个使用原子弹袭击别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唯…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在核武器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核武器拥有的数量、质量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几十年来,美国在争霸世界和对外扩张中,始终奉行核威慑战略,用其无与伦比的核力量恫吓别国,以达到其侵略扩张、称霸世。  相似文献   
75.
精确制导技术是在传统制导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军事需求的牵引下,它直接促成了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后期发生的几场有国际影响的局部战争中大量投入使用,改变了传统作战模式,使战争结局向有利于“多国部队”的方向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精确制导武器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技术武器,由此“开创了战争的新时代”,使人们对未来的作战特点和战争形式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76.
77.
78.
随着反舰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和增加,海军假目标系统面临着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79.
定义了非致命性武器驱散效能的概念;根据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目的和应用实际,对影响其驱散效能的各相关因素进行逐层递阶划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评估体系;提出非致命性武器效能G-AHP评估方法,借鉴专家经验,实现了非致命性武器装备驱散效能的量化评估;案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数字仿真研究是导弹武器设计验证的有效手段,基于CISE环境设计了导弹武器仿真系统,介绍了CISE环境的特点,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模块组成、系统方案、软件界面,设计了系统工作流程和仿真系统各组成模块间信息交互定义及关系,介绍了仿真系统中的中末制导交班流程、攻击区计算流程。该平台各模块间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和封装性,基于此系统开展了系统建模、作战模式、战技指标论证、逃逸方式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