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91.
举动     
《环球军事》2009,(16):4-5
朝鲜重申不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俄罗斯将增加在吉尔吉斯斯坦驻军数量;印度军方将加强无人侦察机的部署;新任北约秘书长把阿富汗及北约与俄关系列为工作重点;乌兹别克斯坦反对俄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驻军;  相似文献   
392.
赵利  黄海军 《环球军事》2009,(19):40-41
“银鹰展翅翱天宇,只闻轰鸣不见人。”看,一架架银,白色的战鹰昂首战车之上,缓缓驶过长安街。这是我军无人机方队首次接受祖国检阅,也是我军无人机部队首次在世人面前公开亮相。  相似文献   
393.
UUV威胁评估问题是典型的不确定性军事问题,构建了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UUV威胁等级评估层次框架,利用集对分析方法以定量的形式对威胁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UUV执行某种特定战术任务的简化情形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具有相当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94.
美国及欧洲无人作战飞机计划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无人作战飞机将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美国和欧洲几国的无人作战飞机计划发展过程进行介绍.结合无人作战飞机计划的项目背景,描述了美欧无人作战飞机计划的发展路线,最后,分析并描述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及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95.
刘海龙  梁恒 《国防科技》2020,41(5):14-18
登陆破障行动是联合登陆战斗中各军兵种破障力量在敌预先设置和临机设置的各种障碍物中开辟通路的行动,也是确保登陆兵突击上陆和向纵深发展进攻的前提和关键。进入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破障装备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场,各种新式障碍相继出现,对登陆部队的破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破障装备体系化、破障手段精确化以及破障过程无人化成为未来破障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世界主流的破障装备和手段,并论述了其局限性,如破障效率低、人员和弹药消耗量大以及容易形成二次障碍等,然后从破障装备体系化、破障手段精确化和破障过程无人能化三个方面对未来破障装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6.
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和我军智能化无人保障装备发展现状,梳理分析智能化无人保障发展需求和技术架构,提出智能化无人保障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军队后装保障装备建设发展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7.
针对无人集群协同探测系统,提出一种分级集散式协同探测总体架构,并设计集群协同探测的典型模式与作战场景,依据DoDAF方法论,从作战视图、系统视图视角完成协同探测功能的划分与架构设计,通过生成的可执行模型进行逻辑自洽性验证。利用STK软件部署战场兵力,对相关模型进行推演分析,实现与系统逻辑模型的互联互通,验证体系逻辑模型与作战想定模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98.
针对海上目标如何应对小型无人机蜂群攻击的问题,以"宙斯盾"舰为受袭目标,分析了舰载近防武器对无人机蜂群的拦截能力。在介绍蜂群战法、分析舰载作战体系及近防武器系统组成的基础上,描述了"宙斯盾"舰拦截无人机蜂群作战流程,建立了舰载近防武器系统关键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舰载近防武器对无人机蜂群的拦截效果,为探寻更为行之有效的应对无人机蜂群攻击的手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9.
400.
张煌  贾珍珍 《国防科技》2020,41(6):105-109
无人作战对于人和机器两个要素的融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无人作战独特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环境对于自然人的能力素质构成严峻挑战,高度智能化的作战系统运行速度、海量的数据信息日益挑战人类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虚拟的、远程的、与现实战场隔绝的作战环境日益挑战人类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机器的高度智能化虽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潜在的作战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战争失控和道德沦丧的风险。破解人机两个维度的挑战,实现人与机器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利用增强技术从物理、生理、心理三个层面加速提高人类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是强化机器人的伦理安全设计,坚守人类对机器人的控制底线,规避机器人失控和战争“非人化”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