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基于小角度假设,建立了末制导阶段弹目相对运动的线性化模型.根据该模型,由直接法仿真得到了目标机动情况下的脱靶量曲线.分别由系数矩阵法和框图法得到了原系统的伴随系统,伴随系统仿真结果和直接法仿真结果的比较说明伴随法能很好地对线性时变系统进行仿真.与直接法比较,伴随法效率较高,适用于导弹制导系统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2.
本文根据一座8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倒塌过程,支座垂向不同位置的应变(应力)测试结果及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在大小变形条件下的强度理论,对高耸薄壁筒形构筑物在切口形成后的倾倒过程中,支座内力变化及失效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的有关结论对高耸薄壁筒形构筑物拆除爆破切口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高应变动测确定桩承载力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桩基检测中高应变动测技术理论研究中影响确定桩承载力大小的几个因素,对建立数学模型中桩则和桩端动阻力与桩的实际承载力大小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此方法在确定桩的承载力大小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及误差来源。本文研究内容对用高应变动测方法确定桩承载力以及高应变检测技术的推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36.
两点源干扰是干扰被动雷达导引头 (PRS)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 ,两点源的功率不可能完全相等 ,这就为PRS对抗两点源的干扰提供了契机。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 ,当两点源偏离导引头的电轴方向不大的情况下 ,只要保证足够的积累点数 ,导引头进行数据积累取均值 ,其结果并不指向两源的“重心”或“质心”而是指向两源中功率较大者 ,并给出了确定积累点数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37.
给出了发射点、观测所、目标、炸点不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对岸射击校正量模型 ,完善了对岸射击校正量的处理。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射击条件、更为合理的射击校正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8.
针对高空核电磁脉冲辐射能量大、破坏性强,且导航接收系统电磁敏感,内部电路易受强电磁脉冲干扰,开展了核电磁脉冲对北斗卫星导航接收系统的辐照效应试验研究.基于垂直极化有界波模拟器,搭建了核电磁脉冲模拟系统产生核电磁脉冲辐射场,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接收系统在核电磁脉冲辐照下的电磁效应;通过试验和仿真综合表明,导航接收机的接收天...  相似文献   
39.
利用知识图谱、复杂网络和数学建模方法,基于国防费投向投量数据,构建作战体系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作战概念—作战体系—作战能力—武器装备/技术研发”知识图谱;然后,将国防费中装备采购和技术研发的真实数据,对应聚合到知识图谱对应的节点中;最后,利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预测外军作战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辨析作战概念真伪。  相似文献   
40.
一、能力要求分析 再认和再现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其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政治科高考能力要求的第一条,这一条也可以称为记忆能力.近几年,高考降低了识记和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师生中就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掌握基础知识不太重要了,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其实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记忆是保持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保证.我们反对政治教学中和考试中的死记硬背现象,但并不排除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列宁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